首先,重温一下该项政策内容公布的背景。
背景一:7月8日,国家粮食局在内蒙古通辽市召开东北地区粮食“去库存”和秋粮收储工作专题座谈会,会上相关领导提及东北地区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主战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改革必行的决心,增强改革必胜的信心,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背景二:超期储存玉米定向销售如期遭遇“滑铁卢”,7月12日临储超期储存和蓆茓玉米定向竞价销售计划投放国产玉米1980737吨,成交33280吨,成交率1.68%,最高成交价1780元/吨,最低成交价1450元/吨,成交均价1495.49元/吨,计划投放进口玉米18852吨,无成交。由于本次定向销售投放玉米依旧多为此前拍卖结余粮源,且当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走弱,成交遭遇滑铁卢也在意料之中,另据统计,自2016年5月27日以来临储国产玉米累计成交895.497万吨,进口玉米累计成交8.6925万吨,国产累计成交率42.79%,进口累计成交率39.13%。
其次,分析一下“分贷分还”国家临储玉米拍卖的细节内容。
7月11日晚有关部门意外增加临储玉米拍卖投放量,即于7月14、15日分别投放200万吨玉米,同时宣布15日首度拍卖临储大豆,消息一出迅速传遍各大微信公众平台,并引起市场热议不断,国家泄库的迫切性也昭然若揭。从拍卖细节来看,此次“分贷分还”玉米竞价销售400万吨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且均为2013年产玉米,其中14日拍卖内蒙古150万吨、辽宁30万吨、黑龙江20万吨,15日拍卖吉林玉米200万吨。公告明确,“分贷分还”国家临储存储玉米保证金为每吨110元(履约保证金100元,交易保证金10元),买方预交的保证金按规定扣除手续费后可转作贷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首度提出“分贷分还”玉米竞价销售的原因是2013年我国临储玉米收购实行的是“分贷分还”的贷款方式,不过这一方式在2014年再度恢复至统贷统还,当然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分贷分还”玉米竞拍范围将由原来的定向销售转为依法注册或具有经营资格的国内粮油贸易、加工(用粮)、饲料生产企业(经营者),范围较此前明显扩大。
最后,“分贷分还”临时存储玉米竞价交易对市场的影响。
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拍卖的正式开启,在充分显现国家“去库存”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其对市场的影响短期来看更多的集中在心理层面,一方面市场供给压力将逐渐显现,此次投放玉米使我国临储玉米首度迎来“一周三拍”的景象,由此带来的将会是市场粮源供给的不断增加,从之前超期储存玉米定向销售拍卖成交结果来看,2013年产的玉米相对受到青睐,粮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用粮主体的选择,对于粮质的认可和关注将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市场的补给得到增加,而值得一提的是需求淡季泄洪,市场消化能力有限。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淀粉方面虽然维持相对高位,但酒精企业由于季节性检修,部分已经降低开工,而当前由于南方洪水肆孽,水产、禽蛋的养殖规模进一步萎缩,短期需求下降,生猪虽然影响可控,但养殖户有个别抛栏和观望情绪发生,不利于短期存栏数据的积累和中长期养殖规模的确立,因此需求淡季的投放,市场的消化能力可能也将有限,有可能延长政策性玉米的投放周期。另一方面市场传闻此次拍卖底价三等粮源1650元/吨,二等粮源1690元/吨,一等粮源1730元/吨,此价格水平与东北2013年临储转储备轮换玉米出库价格基本持平,因此分析认为対市场的实际冲击力更多是体现在心理层面。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距离我国新季玉米上市(最早8月下旬)仅有一个多月时间,而拍卖以来我国临储玉米累计成交量仅900万吨左右,实际出库不到3000万吨,难以达到原先设定的4000-5000万吨目标,新粮上市前国家“去库存”之路任重道远,但现在可以预期的是“分贷分还”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拍卖拉开“一周三拍”的序幕,鉴于临储玉米拍卖形势日趋严重,有关部门或将采取新的方法或措施来促进玉米出库的步伐,以迎接今年秋季新粮的登场。同时,目前国内玉米市场疲态尽显,加之6月份以来小麦成为“新宠”,尤其是江苏、安徽等地的芽麦在鸭料中使用可谓“如鱼得水”,这一点也成为当前国内普通玉米消费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秋粮上市前国内玉米价格是否还具有再度冲高的机会有待于观察后期政策、天气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至少目前来看市场优质玉米抗跌性依旧较为突出,而普通玉米市场份额可能更多地被芽麦、轮换库存玉米等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