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以下统称抗生素)的历史已有近60年。总的来看,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有效性、效果的稳定性以及成本的低廉,是目前其它单一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所不能比拟的。但多年来饲料中长期、多品种复合添加抗生素产品也引起了极大的隐患,如:动物耐药性的产生导致使用效果的下降、畜产品中可能的抗生素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对动物本身免疫力的抑制造成的二重感染等。尤其2015年3月美国麦当劳公司宣布所有1.4万家美国门店将在未来2年内逐步停止采购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人用抗生素的鸡肉产品,在行业再次引起了热议,饲料禁抗和养殖环节降低抗生素用量的呼声再被高度关注。本文整理了欧洲饲料企业禁抗后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关措施,结合我国养殖业现状,提出我国畜牧饲料行业应该关注的重点和应做的准备,并对行业禁抗管理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1 欧洲饲料禁抗历史及目前处方用药减量进程
1986年,瑞典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规定畜禽饲料中全面禁用饲用AGPs(抗生素作为促生长物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准使用AGPs的国家。随后,丹麦于2000年开始在畜禽饲料中全面禁用抗生素,早于其它欧盟国家6年。1999年,欧盟宣布,从1999年7月到2006年1月1日,饲料中仅允许使用4种抗生素产品:莫能菌素、盐霉素、黄霉素、阿维拉霉素(效美素),从2006年初开始法律上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图1)。
图1还显示了几个发达国家关于抗生素限制使用的时间表。2011年7月,韩国宣布了饲料抗生素禁用通知(韩国从1991年起对肉类产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从2005年起逐渐减少允许使用的抗生素药物数量与种类,2011年宣布禁用通知);2013年美国FDA发出了自愿禁用指导书,要求2017年起在现场处方用药中停用人类抗生素药品,等等。
通过调研还了解到,欧洲某些畜牧发达国家(如荷兰),已经开始了更严格的现场处方用药的减量措施,比如荷兰行业协会规定从2011年9月份开始,不再允许饲料企业为养殖场定制加药饲料等措施。
那么,欧洲饲料禁抗后,养殖生产性能和抗生素用量的变化如何呢?首先是先行者瑞典,在1986年禁抗后的前几年,以猪为例,平均日增重下降,料肉比提升,死亡率增加,断奶日龄不得不延迟1周。其次,丹麦实施饲料禁抗后,猪场在生长育肥阶段的成绩影响不大,据统计,62%的猪场这个阶段的日增重和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只有12%的环境条件差的猪场出现了问题久久不能解决,而另外26%的猪场经过几个月的调整,生产成绩也跟上来了。但仔猪阶段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很大,表现为死亡率的提高和日增重的降低,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下降等(见表1)。除了猪场生产性能的下降,现场抗生素的用量略有增加。
由图2 可以看到,1996—2001年,丹麦现场处方用药的年用量是不断增加的,以有效成分计算,从48t增加到了94t(2001年);但饲料和养殖现场的抗生素总用量是降低的,从1996年的154t,下降到了2001年的9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