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上量提速 国储提价鼓励农户出售
国家粮食局统计,截止到11月2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1467万吨。其中内蒙古收购171万吨;辽宁404万吨;吉林258万吨;黑龙江634万吨。总体看,黑龙江仍然维持最大增量,吉林增速有所加快。而从售粮进度上看,今年慢于往年,主要是天气导致收割进度缓慢,价格重挫至农户惜售、降雪影响物流运输以及没有临储收购这样的大收购主体支撑。得益于产区农户对价格的坚持,东北基层收购价格在开秤重挫之后,逐渐反季上涨,并在国家给出的国储指导价格支撑之下,不断夯实。与此同时,粮质问题也在不断发酵。东北收割期降水频繁、华北雾霾常态化以及10月份雪季提前,造成了安徽、河南、辽宁以及黑龙江部分高霉和毒素玉米频繁出现。
以往年景,东北产区在进入到11月中旬至元旦前后,以及春节前,有两拨明显的售粮小高峰。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一方面有部分农户在生产者补贴到位之后,还贷压力减轻,已不急于出售,而有部分则因降雪影响,售粮活动推迟。因此今年东北售粮高峰或将无明显时间界限。而实际上,农户在春节前的变现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春节之后的卖压,以及价格表现。所以国储近期的提价,不单纯是鼓励农户售粮,尽早锁定收益,也是对节后市场余量供应偏大的未雨绸缪,以及敦促农户对偏差玉米的妥善安排,以规避节后售粮拥堵风险。
港口止跌企稳 速降触及成本引发观望
11月中旬,吉林玉米增量抵港以及北方港口天气影响卸货,车辆压港,港口收购价格从高位1760元/吨,以日内多次震荡的程度,一路调整至1660元/吨。与此同时,南方气温偏高以及频繁降雨,加之需求不定,诸多企业仍无法建立长期库存,在批量到货影响下,广东也从2160元/吨的高位,短时调整至1920元/吨。随着价格的速降,触及玉米抵港成本,这引发部分贸易客户的驻足观望。11月27日,北港收购价格结束下降趋势,止跌企稳,甚至有个别报价提升现象,港内上量较前几日也有所缩量。其中锦州港日内集港恢复到3.3万吨,鲅鱼圈集港下降至2.6万吨。
国储指导价格上涨之后,或促进农户积极变现。一方面产地成本或将区域性抬升,同时也会增加产区自身沉淀数量。今年国储有2000万吨一次性转储的任务要补充。而如果产地再次出现极端天气或物流成本偏高背景,不排除北港再现阶段性大幅波动。
物流成本浮动 仍为定价体系内最大变数
10月初,农安一带发锦州港汽运费价格在90-110元/吨,10月中旬170元/吨,10月底涨至190元/吨,截止到11月27日最新报价为170元/吨。物流成本的浮动是新粮上市价格趋势的一个缩影,也是现在南北发运环节里,变数最大、利润最大的部分。由于失去临储走向,东北新季玉米需要更多通过汽运、港口以及铁路方式外流。据了解,在国家的调节之下,东北铁路日装车已由10月初期的400节,逐渐增加至1300节左右。物流的通畅,将有助于成本的下降。但天气和物流不可控程度较高,仍需随时观察。
商品投资价值显现 农产品将迎来更多风口
从现货市场看,国储玉米收购指导价格上调,将阶段性提高农户和市场情绪和心理底价,农户在增加售粮的同时,也有助于东北政策玉米库存沉淀。而随着市场多元化主体的进入,跨区流动的增加,以及天气和物流成本的不可控,市场价格上涨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而从大环境看,进入倒计时的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释放出稳健不变改革不停的信号。也就是说国内宽松流动性背景下,大量存量资金会寻求新的配置品种,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使得投资者对实物资产更为青睐,这样一来长期处于洼地的农产品投资将更容易受到资金的追逐。这或将为农产品带来更多投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