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种猪 > 种猪资讯 > 种猪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中国将摘掉种猪引种大国的帽子?

来源: 农财宝典   2015-07-07 16:04:07   查看:  次

中国养猪网讯:

  肉猪价格的低迷顺势把种猪市场的泡沫挤破,商业化的扩繁场将失去进口种猪的动力——进口一头原种猪动辄两三万,加上头均五千元的包机运输费用,代价高昂。未来哪种类型的猪场会继续进口种猪,也许只有以育种为目的的专业育种公司和以自用为目的大体系猪场,甚至连他们也会选择引进猪精或种公猪的方式,减少成本。
 


 

  近10年来,中国的大举跨国引种已经成了业界常态,以引种代替育种的模式成了一些种猪企业的谋生之道,有些行业人调侃:欧美的种猪都快给中国掏空了。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占据着全球生猪业半壁江山的巨大份额,高度依赖进口种猪扩繁的模式不可持续。


  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种猪进口量锐减至9714多头,业界哗然,对比2013年,下降幅度为45.4%。究其原因,除了主流意见认为生猪行情影响以及美国疫情原因外,亦有行业人士认为这将是中国养猪业结构性调整的开始,也许由此摘掉引种大国的帽子。


  行情拖累粗放的“引-卖”模式


  2014年至今,生猪业全线飘绿,作为具有“期货”性质的跨国引种,也显得不景气。“进口种猪真正产生效益是在引种后两三年,周期比较长,订购运输需要几个月,买进来以后第二年出产第一批纯种猪,第三年生出二元杂,第四年才有商品猪出产。现在行情不好,养殖户信心不足,很多定了的计划又推迟了。”海波尔华南区服务销售经理王永卫介绍,去年一个东莞客户的引种因为资金紧张而搁浅,估计今年也够呛,而另一个鹤山客户原本要进口300头的,也因为信心和资金的不足暂时搁置。


  这种景象已经在中国养猪业普遍蔓延,前面三五年里,有不少“不做育种”的种猪场靠进口种猪扩繁来挣快钱,2014年至今的种猪行情证明了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据记者走访发现,目前种猪场正在经受种猪贱卖的煎熬——二元杂原先卖1500-1800元/头的,现在是1000-1200元/头;纯种卖6000-8000元/头的,现在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打折,只要3000-4000元/头。大多数时候还是囤积难卖。


  一位种猪行业人士透露,现在种猪场打折、包运输,甚至原本要收的“超重费”(种猪体重超过平均种猪上市重量)也免去。“有的种猪养到200斤了,种猪场老板直接当肉猪卖给引种客户,一斤6块钱;如果卖不出去的只能养作肉猪,这不仅是纯种猪的巨大浪费,而且比起杂交后的商品猪反而没有生长性能优势。”


  “国内猪场很多猪场引进GGP(曾祖代纯种猪)的主要用途不是育种,而是扩繁纯种猪、二元杂出售,或者自己的体系用。”王永卫认为,国内正常的基因需求应该在1万头进口种猪的范围内,近几年的引种量超过了常规需求。据他介绍,国内因频繁进口种猪,拼“洋”拼“新”的企业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


  引种泡沫被糟糕行情逼破之后,引种迅速放缓,严峻的行情倒逼养猪人采取客观务实态度。


  经营目标转变将减少进口需求


  长期关注丹麦生猪业的Pork-Ex育种有限公司首席代表王余平介绍,从1992年到2012年,丹麦猪场的psy从18头提高到29头,从业人数也从3万人降到3900人,说明了一个趋势,综合效益上不去的猪场必然会在发展进程中被淘汰。


  中国也正面临这个转变,养猪业将不再追求单一的体型或者产仔数指标,而将细化到每头猪、每斤肉的成本、利润。“以前香港市场追求生猪体型,引导了国内生猪生产的取向,但现在香港市场跟大陆的差价变小了,这个指挥棒作用也将失去。”王余平认为,国内养殖户正在转变观念追求最终效益,将更精细评估高价引种带来的成本收益,由此逐渐认清代价高昂的跨国引种很多是噱头。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君分析:“全民养种猪卖种猪的时代最终会过去,像温氏等大的自成体系的企业并不会频繁引种,会养猪的不需要大量引种,实际上中小型猪场支撑不起育种需要的人财物力投入,根据我的计算,种猪企业至少要卖出7%的种猪才能维持,比如一个1200头纯种猪的企业,年产2.4万头左右种猪,至少要能卖出1500头(24000*7%),现在的行情不太可能。”


  记者发现,传统种猪企业转型主攻“肉猪”生产的并不少,像业内知名的“永新”、“宏基”、“柯新源”都透露过转型思路,据此回避种猪板块的白热化竞争。


  那么哪类企业会留下来坚守种猪阵地呢?王永卫认为“有品牌的、体系大的”企业会最终成为种猪板块的种子选手,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技术,同时可以回避风险,他们相对封闭的大规模自繁自养的模式需要大量种猪进行更新,可以消耗很多产能。即使是这些公司也将在种猪进口方面采取更节制的态度,更注重基因交流而非引进成品种猪,“会更多的引进精液跟种猪,以更经济的方式把引种落实到引进基因上来”,王余平分析。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