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实行畜牧行业最严厉环保法,各国十余省区都紧跟国家环保步伐启动禁养计划,一时间内“环保风暴”席卷全国“不合格”猪场,大量猪场关闭或是搬迁,业内发生大规模转移和调整,直接影响了生猪产能结构,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1.2017最可怖“环保风暴”
1.2017最可怖“环保风暴”
“国务院2016年11月24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坏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通知中要求,2017年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各级政府对畜牧养殖场的整治拆迁工作也由此展开,各地禁养限养、养殖场拆迁工作逐步进行”通知中对畜禽养殖禁养规定有详细要求,我国开始全面实施禁养政策,成千上万个养殖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片面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不可取
环保问题本质上是民生问题,该政策出台初衷本是利国利民,但是随着“环保一刀切”,风暴所到之处怨声载道,根据环保部近期发布的上半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已经累计关闭猪场21.3万个,而目前离2017年底的环保禁养倒计时不到4个月时间,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禁养力度将更大,关闭或退出的猪场将更多。 国家环保部官员曾明确表示,环保部从来没有要求环保部门在实行管控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相反环保部有两个态度是明确的:反对部分地方平时疏于监管,污染环境;反对部门地方,到了督查检查巡查时,采取简单、粗暴方法,片面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距离年关不到2个月的时间,环保之路或有走偏趋势?“一刀切”不可取!
3.实例证明,散养被清退的同时规模猪场不断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被拆除的大部分都是小规模养猪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散养户”,按照常规逻辑,小规模猪场在环保政策下锐减,生猪出栏数量应有巨大变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症结在哪?因为受环保影响的散养户养殖数量空缺均由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扩大产能而填补了!以下列举实例来看规模猪场玩的“游戏”?
(1)福建地区。福建南平大面积清退养殖场后,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新农)出资20亿元,在南平市延平区建设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的立体生态猪养殖及肉联加工项目,用3-5年时间在南平市延平区建设示范种猪繁育基地、标准化的立体生态零排放“无抗”养殖基地,以及肉联加工厂。
(2)江西地区。网易丁磊第二座养猪场落户于江西高安,高安猪场将集观光交流、智能养殖、种养结合为一体,建成一座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而有迹可循的是在此之前江西高安遭受了环保拆迁的重击,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拆除猪场面积500万平方米!
(3) 广东地区。温氏股份10月31日发布的17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2 亿元,同比下降10.14%;实现净利润40.39 亿元,同比下降62.73%。温氏上半年大幅下滑主要由于养鸡版块亏损严重。而其在猪场方面的销售规模、扩张速度明显,规模场产量同比去年至少增加了20%。所以环保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利好已经大幅减弱。规模厂补足的量已经完全覆盖散户被拆迁的量,甚至还更大。
4.散养户可还有出路?
规模型猪场“备受青睐”是有原因的,其优势非常明显,资金、技术、人才都不缺!简单的说,财大气粗的大型猪场可以能建立标准环保体系,投入资金用于环境保护符合国家对养殖业的规范要求,从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的角度来讲,分散的养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于集约化养殖场。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散养户真的毫无出路吗?或已成为“弃儿”,中小型猪场走到了养殖的尽头?
(1)其实种养结合的“公司+家庭农场” 是可持续性特色产业,温氏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与牧原“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都是业界成功的典范。散养户的出路或许最终还是要在模式上找突破口,大企业+农户的模式,农户转变成代养角色某种程度上可取。
(2)湖北是畜牧大省,可借鉴其优秀的做法,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一是禁养区不等于无畜区。湖北省生猪≥500头(年出栏)为规模养殖、在禁养区内,除科研、教育、旅游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严禁规模养殖,对于规模以下的养殖户来说,不是禁止其养殖行为,而是指导其做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二是限养区不等于少养。限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须实现废弃物全部资源化利用或达到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即COD低于150mg/L、氨氮低于40mg/L)。严格且明确的标准避免了限养区与禁养区、适养区边界不清的问题,既确保环境质量,也为有处理能力的小规模养殖场留了个口子。
(3)没拆除之前可以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提高技术水平,精细化养猪;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扩大规模;了解相关政策行情,尽早采取措施;做好疾病防控。但是猪场拆除后部分猪友去了大猪场工作,部分猪友对猪场进行改造,拆除猪舍后改为种植其他作物等。但这终究不是真正的出路,笔者也不禁长叹,散养户的未来一片黑暗?
此文章系中国养猪网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