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独家分析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作为养猪人怎么能不知道猪的“前世今生”呢?

来源: 中国养猪网 林娜   2017-09-12 11:56:37   查看:  次


 
  1.猪的概述
  
  猪,在古代称之为豕(shǐ),又称彘(zhì)、豨(xī),别称刚鬣(liè)。又名“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周扒皮”及“周剥皮”。猪是一种身肥体壮、四肢短小、性温驯、繁殖快的杂食类哺乳动物,颜色有黑、白、棕红等,平均寿命约20年左右,属于五畜之一。
  
  2.猪的基本信息
  
  分布区域:分布在世界各地(南极洲除外);
  
  亚种:脊柱类;
  
  亚科:3亚科;
  
  亚纲:真兽亚纲;
  
  目:偶蹄目;
  
  门:脊椎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3.猪的生活行为
  
  采食行为(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突出特征)、选择性(猪爱吃甜食、颗粒料、湿料)、竞争性(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高)、排泄行为(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群居行为(各种交往活动)、争斗行为(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性行为(发情、求偶、交配)、母性行为(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探究行为(探查活动、体验行为)、异常行为(非正常范围内行为)、后效行为(后天获得的行为)。
  
  3.有关于猪的典故
  
  3.1唐时有个猪龙的故事,说唐玄宗与安禄山一起饮酒,安禄山醉后睡觉,竟变成一个猪身龙首的怪物。左右劝玄宗杀了他,玄宗说“此猪龙,无能为”,玄宗认为是猪龙,没本事的,不会出问题的。后来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作乱怎么也加上个猪字呢?大概猪有乱撞乱窜,会发猪颠风的特点吧。人们还说猪贪,《左传》中就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豕,是古代猪的别称。后来,这豕心就用来比喻贪得无厌了。这是因为猪的肚子大,吃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过猪字的,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那些议员非常贪婪,他们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成了无耻的猪仔了。
  
  3.2曾子杀彘。亦作“杀彘教子”。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比喻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4.民间习俗
  
  春节前,人们一般在 腊月二十五日前 杀猪,二十六日为封刀日,就不能再动刀了。浙江一带在杀猪时讲究“一刀清”,即一刀杀死,否则认不吉利。进刀时屠户要讲一句“出世入身”的话,小孩妇女不能观看。杀后要将粘有猪血的利市纸压在室角或猪栏内,以示猪没有死。猪毛要用吹火筒盛,开水全入桶后,把吹火筒的下端浸入汤桶,上端用口吹气,沿桶吹一圈,一示以后养猪长得又快又大。乔猪毛时,要在猪头和猪尾各留一快毛,意为“有头有尾”,然后将整条猪放在凳上,先是猪头朝外,养主烧香及猪毛谢天地,将猪剖成两片,除新年食用外,其余的腌入缸中,以备年后再用。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猪拱门”的节日窗花,是用黑色蜡光纸剪成。猪背上驮一聚宝盆,张巾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除请客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过去汉族有一种“打母猪鬼”的民间驱邪活动。凡家中有病灾不幸之事,家中长者便设香案,以打母猪鬼来祭,向神灵许愿,求得驱邪。祭时,要选黄道吉日,杀老母猪,闲、蹄、肝、肠、肺等放在一个筐里,摆在堂屋中间,主持人燃香祝拜,祭完后,将内脏煮熟后分吃掉。民间认为“杀死一母猪鬼,驱除一个邪”。
  
  云南佤族有“猪胆卦”的占卜风俗。杀猪后,根据猪胆判断吉凶。如果胆纹上下行,胆内水分多,为吉卦;胆纹左右行,胆内水分少,为隐卦。一般在举行重大活动时使用,由巫师乍卦。
  
  北方的农村茅厕大都连着猪圈,人在上面拉,猪在底下食。生态学家也正是由此发现了动物与人的食物链。可惜当今这样的“绿色”猪已经很少了,被化合饲料替代掉。
  
  华夏大地上曾经盛行一个令人尊敬的个体行业,广泛溜达在全国乡村集镇。就是“劁猪”。断了小公猪的花花念想,让它专心养膘长肉,猪的繁衍实行优生优育的垄断---专业配种站。避免猪的杂交最大的意外收获,就是开创了太监兴旺的历史。从“敲猪”到“阉人”。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