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签署“价值50亿元的1200万吨美国大豆”进口协议的新闻火遍整个圈子,而在此之前,中国商贸采购商与美国分别在今年7月和8月签署1253万吨以及380万吨的进口大豆协议。今年三次总计美豆订购量将超过2800万吨,远远高于前两年的采购协议量。
近几年中美贸易火热,特别是粮食进口方面。据美国大豆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占去年美国大豆出口量的62%,总价值超过140亿美元。全球60%的大豆出口都流向中国,我国进口大豆不仅来自美国,主要购买方还包括巴西、阿根廷。而我国大豆进口量已经由2000年的1000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8300万吨,甚至有机构预测,今明两年进口量将飙升至8900及9300万吨。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谈今年签订的2800万吨美国大豆采购协议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们要明确一点,采购协议本身只属于意向协议,因此并不一定会最终履行。不过此前的几年我国都很好完成了采购承诺,且连年递增的大豆进口量也足以证明我国需求表现良好。一些机构认为,在特朗普访华期间再度签署1200万吨美国大豆协议是作为中美之间的政治互动,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不过,就今年大豆进口形势来看,对国产大豆冲击还将继续。而在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都将有所增长。虽然进口大豆仍占据我国大豆压榨产业重要地位,但长远发展下去,国产大豆势必会再度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不同于国产大豆被进口“挤兑”的尴尬处境,我国玉米市场可谓腹背受敌。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的“三高”特征,导致玉米价格近两年的连续下跌。说到高进口,其实我国玉米进口一直存在配额限制,基本保持在720万吨。按理说,对国产玉米市场影响并不大。
然而近几年我国玉米、大麦、高粱、DDGS等谷物进口量不断攀升,由于性价比优势凸显,挤占国产玉米市场份额。特别是2015年,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总量达4235万吨,2014年为2770万吨,增长了小一半。其中,进口玉米470万吨,同比增幅83%;DDGS进口总量为682万吨,同比增幅26%;(这还是DDGS反倾销之后的结果)大麦进口总量为1070万吨,同比增加98%;2015年全年高粱进口量1069万吨,同比增幅85%。
随着临储收购政策调整,国内玉米价格也一度跌势历史低点。进口粮食性价比不再突出,进口量也出现小幅下滑。2017年1-9月累计进口玉米228万吨,同比下降24%;1-9月累计进口高粱424万吨,同比下降25%。1-9月累计进口大麦695.7万吨,同比上涨80%。除大麦外,玉米、高粱的进口量与去年相比都出现明显下滑。但我们从进口量上来看,大麦的数量已经超过其他两者总和。
大麦进口量的暴增一方面由于不存在进口配额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与其他谷物相比性价比较高。今年5月开始,国内玉米市场逐渐进入青黄不接时期,特别是优质玉米基本到了供不应求阶段。而且价格也出现连续上涨行情。因此,推动南方销区用粮企业开始转为采购进口粮食替代国内的高价玉米。同为玉米替代品,据了解进口高粱价格要高出大麦近200元/吨,在成本优势推动下,廉价的大麦成为今年进口粮食的“风云人物”,预计四季度进口量将继续增加。
俗话说“谷贱伤农”,不少人都把近年来粮食价格大跌的罪魁祸首安在“进口”头上。随着不能说与进口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更多程度上都是由于国内市场自身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进口玉米、大豆的确能掀起市场风波,但农民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