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猪丹毒病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肉肥猪,发病猪体重从20多斤至300多斤不等,不同养户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效果差异很大。现在用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讨论一下:
案例一:自繁自养瘦肉型种肉猪场,存栏母猪60头,肉肥猪400多头,猪群没有接种过猪丹毒疫苗。2018年5月,多头120公斤左右,快出栏的育肥猪开始发病,表现为发烧高热、体温420C以上、皮肤充血发红、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发病3-4天后,出现特征性菱形或四方形皮疹(俗称鬼打印)(图1)
图1
所幸场主有20多年的饲养经验,在猪只发病的第二天就怀疑是猪丹毒,于是针对病猪分别注射磺胺6甲及青霉素(10万单位/公斤),连用2天,之后第三、四天单独使用青霉素;同栏猪只全部测试体温,凡发热者全部肌注用药,未发病的栏舍全部添加阿莫西林和磺胺6甲嘧啶拌料内服,连用4-5天;同时,公母猪、病猪加大福源康A的使用量(1公斤/吨饲料)。疫情在一周内平息,也没有波及相邻的种猪舍,在停药后第10天,全场猪只(怀孕母猪除外)接种2-3倍量猪丹毒活疫苗(单苗),至今全场生产正常。谈及此事,场主邓老板仍心有余悸,他朋友猪场距离约2公里,饲养规模差不多,4月份因猪丹毒疫情损失了100公斤以上育肥猪30多头。邓老板特别感慨,自己的公母猪多年来一直使用福源康A,种猪健康状态和生产成绩都明显优于附近猪场,现在肉猪发生这样疫情,准备把福源康A也添加到肉猪饲料中使用。
案例二:250头规模的肉猪场,300多斤肉肥猪因价格低而滞销,2018年4月底出现猪丹毒病(图2))
图2
发病率90%,病死率8%左右,病程第三天才开始用药,全部猪注射青霉素(10万单位/公斤体重), 氨苄青霉素(20mg/公斤体重),连用3天,病情稳定下来,不再出现死亡病例,但连续10天采食量只达到正常50%左右,损失很大。
案例三:150头规模肉猪场,先是100公斤左右肥猪发病,表现典型的皮疹症状,同时伴有高热,食欲废绝(图3),3天后相邻栏30斤体重的小猪也发病,症状相似,同时在耳部、大腿部、尾部皮肤有出血斑,(图4、5)
图 3
图 4
图 5
全群猪立即注射青霉素(10用万单位),磺胺6甲嘧啶(0.33毫升/公斤体重),连用2天,第3-4天单注射青霉素,用药后第2天精神好转,但食欲仍较差,第3天精神食欲进一步好转,第6天,逐渐恢复正常。虽然并未有猪只死亡,但在饲养效率上损失也是不小。
讨论:
1. 猪丹毒是一种称作"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生长期肥猪。虽然在理论上,该病随年龄的增长而易感性降低,但临床观察发现,临近出栏的育肥猪特别易感,种公母猪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这应该与现代的密集养殖导致亚健康猪群增多有关。
2. 炎热多雨季节多发,这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猪群采食量下降,原已亚健康的猪群抵抗力进一步降低,而作为传播媒介的吸血昆虫又大量增多等原因直接相关。
3. 由于猪丹毒杆菌毒素对血管的破坏作用,病猪耳部充血、出血,呈紫蓝色,是一种经常可看到的症状,不要误诊为蓝耳病。(图6)
图6
4. 由于猪丹毒病会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实践证明,该病越早确诊,越早用药,效果越好。由于饲养投入、猪群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大肥猪(120公斤以上)治疗效果明显差于架子猪,所以在受到该病严重威胁时,对于临近可出栏的大猪,应首选出售。
5. 临床发现,大剂量青霉素、磺胺6甲嘧啶注射给药效果较好,未发病猪群使用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拌料内服的预防效果也不错。
6. 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市面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对断奶半个月以上仔猪肌注1头份,2个月后加免疫一次。单纯的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断奶仔猪皮下注射1头份,口服时加倍使用。阳性猪场,2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母猪应尽量选择空怀时接种。
7. 任何种类疫苗的接种,都只针对健康猪群有效。现代养猪业采用的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模式本身是一种应激作用,它使猪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此时疫苗接种效果较差(甚至有猪场反映需要多次接种疫苗才能正常产生抗体),猪群也较易并发两种甚至多种疾病。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福源康A”和“健壮素”专门针对以上情况而研制,能恢复猪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接种疫苗提高2个抗体滴度管以上,同时让猪群的抗病能力大辐度提高,既减少了大量无必要的疫苗、药物投入,降低养猪的劳动力投入,又能大大提升生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