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发病率越来越高,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目前的免疫率比较低,单纯通过生物安全和管理、消毒手段很难控制回肠炎,所以药物预防或治疗是必须的选项。要准确诊断、选准药、早用药、用足药、用够时间。由于感染率很高,传播途径(媒介)众多,因此谈净化为时尚早。

回肠炎(Ileitis)又称猪增生性肠病,是由严格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猪肠道疾病,临床上以顽固性腹泻、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均匀度差为特征,严重时可引起猪的死亡,导致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回肠炎很少引起猪的死亡,所以没有引起猪场的足够重视。近期拜访的猪场发现,很多猪场存在疑似回肠炎病例。

有效控制回肠炎
1.回肠炎造成的损失
回肠炎可导致发病猪腹泻、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或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瘦肉率降低、饲料转化率下降等。估计每头猪的损失在5~22美元。在英国每年由回肠炎造成的损失可达400万英磅,而美国的年损失更高,达9800万美元。
2.病原体
回肠炎的病原是细胞内劳森菌,也有人称之为细胞内劳索尼亚菌。这种细菌严格于细胞内寄生,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一些细胞系上培养。细胞内劳森菌呈短杆状,两端呈锥形或钝圆形。在增生的病变组织中尚可分离到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弯曲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肠病毒和肠道衣原体等。5~15℃粪便中的细胞内劳森菌在空气中2周仍有感染力,该菌对一般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含碘消毒剂比较敏感。
某些因素可诱发回肠炎,这些因素包括各种应激反应,如转群、混群、过热、过冷、昼夜温差过大、湿度过大、密度过高等;频繁引进后备猪;过于频繁的疫苗接种;突然更换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猪群内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以及饲料中霉菌毒素作用造成猪的抵抗力降低;猪场同时存在其他肠炎病原,如猪疾病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沙门氏菌等。采用全进全出、漏缝地面的猪场发病率较低。猪场规模越大,发病的危险性过大。

3.劳森菌的传播
劳森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以及现原携带猪,哺乳仔猪有一定的感染率,其传染源可能是母猪,特别是头胎母猪,但早期断奶(10~14日龄)并不能防止这各早期传播。已经发现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可以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细菌,污染猪栏和猪场的其它区域,通过粪口途径引起感染。感染猪可间歇性通过粪便排菌。
除了病猪外,尚有一些传播媒介在回肠炎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工作人员的服装、靴子和器械均可携带本菌。本菌可在鼠体内繁殖,啮齿类动物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之一,因此灭鼠有利于控制疾病传播。回肠炎主要通过引进携带细菌的后备猪造成感染。 苍蝇等也可能成为劳森菌的机械性传播媒介。
4.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7-21天,感染剂量越高、潜伏期越短。奇怪的是健康猪感染来自于慢性回肠炎病猪的肠粘膜和/或粪便时,表现为坏死性或急性出血性形式,而分离于急性出血性回肠炎病猪的细胞内劳森菌接种健康猪后,通常会发生慢性疾病,有时也会发生急性出血性疾病。
4.1临床症状 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感染阳性率不同,公猪和母猪较低,哺乳仔猪(0~24日龄)为1.9%,保育猪(断奶后10~24天)为22.9%,生长育肥猪为12.9%,而后备猪只有0.9%。 本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肥猪(6~20周龄),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慢性型和亚临床感染型。与其它疾病不同,本病的急性型主要发生于育肥猪、母猪和配种群的后备母猪,慢性型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生长猪。而亚临床感染则主要发生于生长阶段。
4.1.1急性型 常发生于生长育肥阶段,表现水样腹泻,或粪便带血,粪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成分;有时肛门周围粘附着带血的粪便,若发生出血,病死率可能高达50%。有时见不到腹泻,只见病猪皮肤苍白,突然死亡。妊娠母猪可能流产。

4.1.2慢性型 常发生于保育前期,患猪表现为同一猪栏内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粪便软而不成形,呈黑色、水泥样灰色或黄色,内含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如果发生轻微的回肠炎、腹泻往往不明显,或仅有少数猪腹泻,应难以发现。病猪虽然采食量正常,但生长速度受到影响,因此发病猪栏内生长均匀度很差。平均增重降低6~20%,饲料转化率降低6~25%。

4.1.3 亚临床感染型 该型主要发生于保育阶段。猪群感染该类型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有时猪群中有个别猪会出现轻度的腹泻症状。但经过一段时间,采食量降低、猪群生长发育缓慢、出栏时间至少推迟10天,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由于这种消耗性疾病造成较大损失,容易被养猪户/猪场忽视。
4.2 病理变化 回肠炎在病理学上分为坏死性回肠炎、出血性回肠炎、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炎和慢性回肠炎。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末端50厘米处和结肠前三分之一处。回肠病变可按严重程度计分,分数越高,病变越严重。回肠粘膜增厚,有时呈脑回样,横向或纵向增生。大肠粘膜的变化类似于息肉,整个肠壁变厚、变硬。有时仅表现在回盲瓣前的20厘米处,但有时整个回肠变粗、变硬,就像一条像胶管。在增生的同时,有些病猪回肠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表面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浆膜下层或肠系膜水肿。在急性病例可见回肠内有血凝块或尚未完全凝固的血液,外观似一条血肠。


5.诊断
5.1初步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结合病原体的检出。特征性症状是保育后期猪和生长猪慢性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或育肥猪、后备母猪血痢;特征性病变表现在回肠,特别是回肠末端20厘米处增生、坏死或出血性病变。
5.2特异性诊断 活体诊断可用ELISA、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进行粪便染色;剖检后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或免疫组化染色,如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或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染色。PCR检测细菌特有的基因组,可用于活体粪便检测,也可用于剖检后组织样品检测。在病料送检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5.3病原分离 由于细胞内劳森菌是严格细胞内寄生菌,需要在培养细胞上进行分离,但这需要特定的细胞系,只适合研究,临床应用非常繁琐。
5.4鉴别诊断 回肠炎需与其他肠炎相区别,如猪痢疾、结肠炎和沙门氏菌性肠炎。
6.防治
回肠炎的直接原因是病原感染,但也有很多促进因素,因素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6.1免疫接种 市场上有疫苗可用,可以通过口服进行接种,免疫保护率比较高,性价比很高。
6.2加强管理 回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因此,全进全出、严格冲洗、消毒和坚持一定的空栏时间,有利于减少病原和阻断传播;猪舍门口放置两个消毒脚盆,其中一个盆加入复合酚消毒剂,另一个添加含碘或季铵盐消毒剂,但要经常更换消毒液;饲养员和兽医不要在猪栏间跨来跨去,以免将粪便带到其它猪栏内;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混群、过冷、过热、运输、重扩群等,因为回肠炎通常发生于一个或多个应激因素后的1~3周后,引种时一定要有隔离期,在隔离期内通过用药减少细菌的排放,从而减少病原体的引入。 灭鼠、灭蝇等措施可以降低回肠炎的感染率。
6.3药物预防 饲料中添加一定的药物,如80%泰妙菌素(如妙可美)、金霉素或10%强力霉素(如力多美欣)。一般预防性用药剂量不必要很高,但时间必须足够长。如每吨饲料可添加妙可美80克+力多美欣600克,后备母猪配种前连用10~14天,生产母猪产前产后各连用7天,可有效降低仔猪回肠炎的早期感染;在断奶仔猪换料后连用10~15天,不仅能有效预防回肠炎、猪痢疾和结肠炎,而且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6.4治疗 回肠炎的药物很多,但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抗生素应按疗效、价格和是否容易购买来选择。常用的药物有泰乐菌素、林可霉素、金霉素、泰妙菌素,但有时在临床上很难完全将回肠炎、结肠炎和猪痢疾等区分开,或者存在混合感染,因此可以选用对这三种疾病都有效的药物,如泰妙菌素(妙可美)。急性病例泰妙菌素注射10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2~3天。也可用妙可美150克+力多美欣1.5kg/吨料,连用5天,而后改用妙可美100克+力多美欣800克/吨料,连用10天;慢性病例可用妙可美100克+力多美欣800克/吨料,连用21天。
有时发生治疗失败,其原因有诊断不准确、用药时间太晚、用药时间太短、用药剂量太低、给药方法问题(饮水或注射给药优于饲料给药),或采食量低导致药物摄入量少等耐药性问题,存在混合或继发感染问题(猪痢疾、结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等)。

猪回肠炎发病率越来越高,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目前的免疫率比较低,单纯通过生物安全和管理、消毒手段很难控制回肠炎,所以药物预防或治疗是必须的选项。要准确诊断、选准药、早用药、用足药、用够时间。由于感染率很高,传播途径(媒介)众多,因此谈净化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