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兽药 > 兽药资讯 > 动保企业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无抗养殖真的可行吗?

来源: 华辰制药   2017-08-23 14:59:50   查看:  次

  由于大众普遍关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很多人鼓吹无抗养殖,那么,无抗养殖真的可行吗?
 
无抗养殖真的可行吗?
  
  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会明显下降。细菌耐药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因为细菌为了生存,必须进化出能够适应环境的各种机制,其中包括耐药。
  
  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类细菌的总称,这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大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越来越多,包括产生超广谱酶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人类一旦感染这些细菌,将无药可用。
 
无抗养殖真的可行吗?
  
  1. 耐药性形成的原因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其实伴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细菌耐药性不断形成。
  
  1.1细菌耐药性是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一种自然反应 每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临床后,都伴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种耐药性与整个种的固有特性有关,也可能出现在正常敏感菌种内,通过变异或基因转移获得。细菌繁殖过程中,不仅能够将耐药性传递给子代,而且可以传递给其他细菌。
  
  1.2细菌本身的因素 细菌可以通过突变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耐药性,一种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1.3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或滥用 天然耐药菌株毕竟不多,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后,原先敏感的细菌被大量杀死后,耐药菌株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从而产生耐药性。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尤其在中国,不管有没有必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使用抗生素。在猪场或鸡场,抗生素的使用都进入了程序,甚至长期低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盲目联合用药。低剂量抗菌药物长期与细菌接触,后者可缓慢产生耐药性。而畜禽产品药物的残留可以转移给消费者;粪尿中的抗生素可以污染水和土壤,可能进入谷物或蔬菜、水果内,也会转移给消费者。中国人均抗菌药物的用量是美国和欧洲4~5倍,而畜禽的抗菌药物用量占总生产量的50%左右。
  
  2. 为什么要用抗生素
  
  大部分人理解比较片面,认为“无抗养殖”就是一点抗生素都不用。实际上,无抗养殖不是不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而是策略性用药,规范用药,遵守停药期。自欧盟规定饲料中不允许使用抗生素以后,猪场的生产水平直线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虽然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了,但治疗用药显著增加。中国的养殖者能否承受这么大的损失?炒作无抗养殖的或者把抗生素妖魔化的腔调渐渐没有市场了;当然也不能神话抗生素的作用,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包治百病。
  
  2.1提高生产水平 因为猪场细菌病很多,感染后即使不死亡,其生产性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病猪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排菌,从而感染健康的猪。因而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水平。
  
  2.2提高动物福利 发病的猪是痛苦的,不管用什么方法能够减轻猪的痛苦也是福利的一部分。抗生素可能比其他产品或方法的效果更快。
  
  2.3出于养殖效益的考虑 不用抗生素能否养猪?回答是肯定的,能养猪,只要前面几条能做到位,即可降低发病率。但百密总有一疏,一旦发病,可以隔离或者淘汰或任其自生自灭。因为没有任何疾病的发病率是100%,总有几头不发病的,所以不用抗生素是可以养出猪来的。当然养猪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由疾病发生而不采取措施,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是饲料,不仅死亡的猪已经浪费了饲料,而且感染猪的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降低。同时,病死猪的处理也需要很高的成本。
  
  3. 抗生素的替代品
  
  为了符合无抗养殖的潮流,很多企业开发了抗生素替代品,如植物精油、溶菌酶、抗菌肽、中草药、生物制品、噬菌体、微生态制剂、菌影、饲用酶制剂等。这些产品可以在某一方面解决细菌感染的问题,但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替代抗生素,或者价格昂贵,或者效果不明显,或者产量太低。
  
  4. 猪场疾病现状
  
  随着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猪场或鸡场的疾病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引进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后,猪场从此变得越来越不太平了。霉菌毒素问题日益突出,降低了猪的抵抗力,使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不能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更多的是经常出现感染性疾病。有些病是要命的,如急性猪丹毒、急性胸膜肺炎、猪瘟等;有些疾病是要钱的,如气喘病、萎缩性鼻炎、圆环病毒病等。
  
  4.1老病没有根除 由于大部分养殖场没有重视疾病的净化,近几十年来没有消灭任何疾病,如猪瘟等,反而近几年猪丹毒又大量出现,给猪场带来巨大损失。
  
  4.2新病不断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2011年后又出现了流行性腹泻变异株,造成猪场巨大损失;而伪狂犬变异株的出现,使很多猪场“一夜之间”变成野毒阳性,困扰着猪场,尤其是种猪场。蓝耳病变异株不断出现,现在又有了PCV3,给这些疾病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相信新病(毒株)还会不断出现,估计3~5年左右可能出现一种新病。有的已经在路上,如细环病毒、戊型感染病毒等,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其致病意义,但有可能成为难以对付的疾病。
  
  4.3继发或混合感染不断增多,出现各种综合征蓝耳病和圆环病毒不稳定、霉菌毒素没有控制好的猪场,可出现多种病原共感染的现象,为疾病防控增加了很多障碍。
  
  5. 疾病控制的方案
  
  由于疾病的病因复杂,除了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外,还有很多非感染性因素(如环境、应激、霉菌毒素等),所以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5.1良好的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意味者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抵抗力。其中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也是很多疾病的源头,所以猪场饲养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在母猪,通过隔离将疾病拒之于猪场之外,通过适应提高后备猪对猪场原有病原的抵抗力。母猪抵抗力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排毒、排菌。
  
  5.2切实的生物安全把控 生物安全是控制疾病传入猪场、控制疾病在猪场内传播和传出的所有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猪场的选址和建设、人员的控制、猪群流动方向、运输车辆及装猪台的消毒、灭鼠、蚊蝇控制等。
  
  5.3霉菌毒素的控制 霉菌毒素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猪的影响越来越大,就像底色病一样,所以应该从原料到成品饲料控制霉菌毒素污染。
  
  5.4饲养模式的创新
  
  5.4.1分胎次饲养 后备和头胎母猪在一个猪场,断奶后在经产母猪场饲养,这样有利于降低猪场发病率。
  
  5.4.2两地点饲养 有些疾病存在循环,即育肥猪排毒感染母猪(育肥猪的体量大),如伪狂犬、蓝耳病、口蹄疫等都可从育肥猪传播到母猪。所以两地点饲养有利于切断疾病从育肥猪向母猪的传播途径。
  
  5.4.3批次化生产 集中配种、集中分娩、同期断奶,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又能降低发病率。因为母源抗体水平均一,容易确定疫苗的首免日龄。
  
  5.5动物福利 福利养殖是畜牧业的方向,是为猪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让猪不受痛苦,如此才能提高猪的抗病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等都要符合猪的需求。
  
  5.6精准免疫 免疫是预防疾病的主动方法,但疾病种类繁多,不可能所有疾病都使用疫苗。因为现在还没有治疗病毒病的药物,所以主要依靠接种疫苗,如猪瘟、伪狂犬、口蹄疫、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乙脑等。而细菌病种类也很多,有的有疫苗,有的没有,需要采取免疫以外的措施进行防治
  
  5.6.1确定免疫的种类 一些免疫效果确实,而且危害严重的疾病需要免疫。由于要接种的病毒病疫苗很多,所以细菌性的疫苗应用就受到了空间的限制。
  
  5.6.2选择合格的疫苗 尽管国产疫苗的质量逐渐提高,但由于价格战,导致生产、质检投入少,出现污染或质量不稳定的产品,猪场应该擦亮双眼,选好疫苗。
  
  5.6.3合理的免疫程序 应尽量减少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如母源抗体的干扰、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等。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保护期制定合理的程序。
  
  5.6.4确保接种到位 很多猪场由于责任心不够,接种疫苗不确实,甚至有的把贵重疫苗偷出去卖了。所以猪场需要改善管理,加强疫苗接种的监管。
 
无抗养殖真的可行吗?
  
  总之,养殖业要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不懈地与疾病作斗争,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有效工具,只要选择质量好的抗生素,并合理使用,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用或者不用,耐药性都在那里。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但离开抗生素是万万不能的!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