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个毒株是目前蓝耳病的主要流行毒株?
PRRS病毒基因组高度变异,其中ORF3、ORF5变异最大,从遗传角度来讲,每种病毒“毒株”都是一群病毒的混合体,但在特定复制条件下,经过突变,总是有几株病毒成为优势毒株。有资料显示:2006~2008年,HP-PRRSV占田间分离毒株的78%;2009年,占86%;2010~2011年,占88.9%,这些毒株的基因在部分编码区域发生细小的变化,特别是NSP2区域,但是,病原性、毒力没有显示明显变化,说明目前HP-PRRSV为优势毒株,是主要流行毒株(HC, Yang et al,2013,IPRRSS)。
2.不同毒株对农场造成的危害一样吗?
不同蓝耳病毒毒株之间毒力差异较大,对农场的影响差异较大。同时,猪群临床症状与毒株毒力、猪群免疫状态、感染日龄、继发感染控制、环境与生产管理密切相关,差异较大;低毒力毒株导致PRRSV持续存在,一般无明显症状;强毒株、异源性毒株进入猪群往往导致各阶段猪群明显的症状,母猪:流产;不发情;早产;产死胎/黑胎;弱仔增加;产后无乳;采食量下降;公猪: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精液品质下降;哺乳仔猪:体温40度以上,呼吸困难;眼睑水肿;腹泻;渐进性消瘦,死亡率高于25%;断奶仔猪:呼吸困难;日增重降低50-75%;死亡率10-25%;药物疗效降低;生长育肥猪:程度不一的呼吸道症状;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上升,死亡/淘汰率上升(>10%)。当然,不是每个农场发病都会出现上述所有临床症状,但是,农场一旦发生蓝耳病流行,损失巨大。
3. 蓝耳病毒株之间能够提供交叉保护吗?
答:蓝耳病不同毒株之间的交叉保护是有差异的。弱毒疫苗对同源毒株的攻击保护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对于异源毒株保护效率很低甚至没有。对异源毒株的保护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疫苗毒株和田间野毒毒株之间的抗原和基因组的同源性(Key et al., 2001),单个的疫苗毒株不能完全保护异源病毒的感染(Kimman et al., 2009; Labarque et al., 2004)。
我国目前流行的蓝耳病优势毒株为高致病性毒株。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我国现有的蓝耳病疫苗毒株对高致病性毒株的保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典毒株(无论是CH1-R株,还是进口毒株)疫苗对高致病性毒株具有交叉保护作用(Z.J.Tian et al.,2009;Z.Wei et al.,2013),但是其保护作用是不完全的,免疫后攻毒,试验猪仍然会出现发热等问题,而高致病性毒株疫苗则表现出更好的临床保护效果(G.Wang et al.,2011;Leng et al.,2012)。
4. 如何评价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
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唯一标准是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在猪场生产中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评估:首先看猪场生产指标的改善,如:母猪配种分娩率、窝均产健仔率、哺乳仔猪成活率、保育及育肥猪成活率、保育及育肥猪的料肉比等;其次,猪场临床疾病发生比例及病猪解剖病变是否和蓝耳病有关联性;第三方面,实验室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率、S/P值(最好在2.0以下)及离散度,实验室检测主要是N蛋白抗体,和保护没有相关性,但可以反映感染规律。所以不能单独看抗体检测结果,主要要结合生产成绩和临床改善来评估。
老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