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呈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快速发展的今天,断奶保育仔猪的问题仍是一个棘手且值得重视的问题。仔猪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饲养好坏与成活率高低是猪场能否获取有效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笔者通过对各种规模养猪场断奶保育仔猪常见问题进行科学的解析,进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会对广大养猪同行有很大的帮助。
1、猪场断奶保育仔猪的常见问题
仔猪断奶时,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机能不健全,并且在断奶过程中,仔猪要承受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的“双重刺激”,使仔猪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亚健康状态,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下降,故仔猪断奶保育阶段是近些年来猪场出现问题最多的阶段,常表现仔猪腹泻(包括病原性腹泻和应激性腹泻)、关节肿大(如仔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等)、断奶后渐进性消瘦(如猪圆环病毒感染、营养性僵猪等)、呼吸道病症(如猪副嗜血杆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蓝耳病等)、皮炎(如仔猪红斑病、渗出性皮炎、猪丹毒等)、脑炎(仔猪水肿病、仔猪链球菌病、仔猪李氏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等)等多种问题。
上述问题的发生,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
(1)病毒性疾病的持续隐性感染,重点以猪圆环病毒病和猪蓝耳病为主;
(2)细菌性疾病发生,多见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水肿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3)断奶应激性腹泻,多见肠道菌群紊乱性腹泻。上述三种情况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猪圆环病毒病和猪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不仅严重削弱了机体的免疫抑制力,而且加重了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发病几率,进而加重发病疫情。
2、解决方案
仔猪在断奶保育阶段所发生的问题,主要体现两个特点:
(1)仔猪问题的发生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断奶应激和转群应激,强烈的“刺激”会打破机体原有的动态平衡,会减弱机体的抵抗力,则机体内一些“常在”的条件致病菌(如猪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等)就会“乘机泛滥”而发生内源性感染,所以在仔猪断奶阶段、保育转育肥阶段会集中发生疾病感染。此外,天气变化、饲养管理、疫苗免疫等应激因素也会“刺激”机体发生疾病。
(2)猪圆环病毒感染、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持续隐性感染,会加剧猪体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增加条件性疾病的发生,导致仔猪出现渐进性消瘦、顽固性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僵猪及不同程度的死亡。
为此,要减少断奶保育仔猪问题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关键要点:
(1)强化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断奶、换料、转群的细节操作管理工作,此外也要注重消毒、通风、饲养密度等几个问题。
(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重点是对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病毒病的免疫。猪伪狂犬疫苗多见仔猪3日龄内滴鼻免疫和断奶10天后肌注免疫;猪蓝耳病疫苗多见仔猪7日龄或14日龄首次肌注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多见仔猪14日龄首次免疫,一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至于猪瘟疫苗、支原体疫苗可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再免疫。
(3)条件性疾病的有效防控,主要是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断奶应激性腹泻、猪水肿病等疾病防控,药物保健方案具体如下:
① 仔猪断奶阶段和保育后期(保育转育肥阶段):两个阶段各做一次药物保健
推荐:丰强蓝青(500g/吨料)+丰强利诺(500g/吨料)+丰强恒吉康(250g/吨料)/常立键(500g/吨料),混合拌料,连用7天(备注:此方案如果用于治疗疾病时,请将药物剂量增加一倍)
② 肠道调整:选用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必然会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致病菌,但同时也对肠道内“固有”的有益菌产生作用,造成数量上的缺失,使得机体肠道菌群失衡,进而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甚至消化力均会出现“问题”,因此,抗生素使用后,要给猪群投喂一些微生态制剂,以增加肠道缺失的有益菌,解决“药物后遗留问题”。
推荐:丰强生泰,仔猪0.5g/头/天,一天一次,连用四天(丰强生泰,主要由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活菌制剂)
3、 综述
总之,猪场在仔猪断奶保育阶段进行相关的药物保健时,一定要结合各自猪场的实际情况,在准确把握药物保健的关键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药物使用后肠道菌群的调整,恢复肠道有益菌群的微生态平衡,进而对仔猪常发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确保仔猪健康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