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增长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新常态,所以要求我们要理解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畜牧业是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组成部分,也在步入一个新常态。在新常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大背景下,政府和行业组织特别是企业,需要面对“多挑战”压力。畜产品供求从总体上是输入、输出基本平衡,现阶段生猪和部分家禽相对产能过剩,仅仅是结构优化的过度期一个常态。
中国生猪养殖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中国“生猪食品产业链”处于双重低端地位,且与欧美PSY平均20头以上水平相比,国内PSY平均水平却只有14头。笔者观察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造成生猪养殖行业低迷原因包括:供需失衡、养殖成本高、疫病高发、重引轻育、人才匮乏、管理不当、环保等重重压力。
生猪养殖压力大,怎么破?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守军表示,数据显示,1968年美国猪场97万个,2005年下降为7.5万个,37年猪场减少90%以上;1954年平均存栏量为26头,2005年782头,51年增加30倍。中国与之相比差距较大,2002年100头以下猪场占81.68%;2012年占44%,低于1000头占72.6%,大于万头只占8.1%。虽然差距较大,但是中国养猪业结构整合速度在加速,2014年中国生猪存栏量46583万头,同比下降1.7%,出栏73510万头,同比增加2.7%。通过美国猪场的生产模式发展探究表明,猪场数量持续减少,家庭农场模式或可成为新常态下主要发展形式。
瑞普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守军
1.中国现实情况决定了大型规模猪场和中小猪场、家庭猪场长期并存,趋于联合;
2.融入“生猪食品产业链”,未来将追求高品质和高价值产品;
3.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将普遍运用;
4.利润将来自管理和技术,产学研结合将更加紧密,分工将更加突出;
5.互联网思维和移动思维应用等等。
笔者看来不论大型规模猪场、中小猪场还是家庭猪场的发展与淘汰都是市场决定的。谁能更快的适应畜牧业新常态要求,谁就能长足的发展。
耐得住寂寞才能等来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