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文化日活动上,来了一个嘉宾在猪场里扮演着两个角色,他的团队成员偷偷告诉小V都说他“抠门”,他做了什么?
29岁的张银,在猪场既是团队带头人,又是技术带头人,把猪场托管模式玩得溜溜的,带着团队超额完成任务让客户多赚钱,客户满意度老高了!
张银的猪场托管模式做得好,与他认识改变密不可分。
张银是做技术出身的,刚开始来特驱也是在客户猪场做驻场技术员,那时客户单纯觉得来了一个免费饲养员,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员的能力,企业也把技术服务当成一个赠品,给客户猪场提供一个增值服务。
随着饲料营销的不断变化,猪场技术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把技术服务作为打开客户猪场大门的敲门砖,客户猪场把技术人员的“技术功能”运用起来。
现在,技术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还是一个经营管理人员,对整个猪场的盈利负责,技术服务对企业而言,也升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营管理工具。
张银对技术的认识一步步加深,看到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看到技术服务在整个企业的定位变化,这让他对"技术"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在管理都江堰的这个猪场时,张银对“技术”认知转变尤为明显,“技术”不仅仅是“技术”,要用经营的眼光看“技术”。
别人正眼看,他要斜眼看。因为张银也不在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员,还是经营管理者,满脑子想得都是成本少,还要效果好。
比如关于口蹄疫疫苗注射剂量问题,按照理论和标准应该注射2毫升,口蹄疫疫苗1毫升4元,如果只注射1毫升疫苗,那么一头猪节约4元,半年时间3000头猪,就能节约12000元。所以在综合考虑季节性和风险性,张银就上报领导,阐明原因,减少了疫苗的使用量,增加对猪群的观察和监测,最后使用1毫升疫苗与2毫升疫苗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运用这样的方法,张银的经营成本控制得到了保障。
用经营的眼光看技术,还要会算账。在遇到问题时,A方案成本高,风险低;B方案,成本低,风险高。作为经营管理者的张银,就会综合考虑两个方案的优劣,折中做出一个C方案,成本可接受,风险可控,效果还要不错。
用张银的话说,用经营的眼光看技术——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两个身份 三个角色
张银在客户猪场,现在既是技术带头人,又是团队带头人,靠着三种能力——技术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带着团队管理客户猪场,从今年年初接手猪场,到现在9个月的时间,将一年的生产任务提前完成,猪场老板对集团满意极了。
作为技术带头人,教人的方式变了。 以前在猪场,一发现问题,基本上就用头孢,但是现在他定下规矩:能用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就坚决不能用头孢。场里的学习人员和同事都说他很“抠门”。
张银说,这个药物使用,便宜的方法肯定对技术要求就更高,他们要学的东西就要多一点,但是这个对他们是好处的。
作为团队带头人,培养人的方式变了。过去培养人的方向,能解决眼前问题就可以了。现在遇到问题,张银更希望能开拓视角,引导深入思考解决更多问题。假如1栏几头猪不吃,以前张银只会告诉他考考体温,根据温度情况来考虑用药治疗。现在假如1栏几头猪不吃,张银不光会告诉他根据温度来考虑用药治疗,还会引导他去分享原因,以后积极避免类似的情况。
铁打的张银,流水的兵。猪场前来学习的人来来往往,张银希望每一个培养出来的人都能为他独挡一面,虽然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但是用他的话说“能顶多久算多久”。
虽然在接手猪场后,生产成绩压力非常大,张银第一个月就瘦了20斤,但是现在他要忧愁的是肥猪场有没有圈舍接收,大的猪都110斤了还压在他这里。
干货来啦!!!张银觉得做猪场托管,不仅要需要技术能力,更要重新认识“技术”,把经营、技术、管理三方面结合起来,用经营的眼光看待“技术”,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生产指标,让猪场赚钱,让客户满意,也让公司获取更多利润,让自己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