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跨界作家冯唐2016年主持的一档真人秀节目《搜神记》中,曾介绍过日本的“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先生,他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齐名,一生只做一件事。
早乙女哲哉20岁坐阵名店主厨,29岁创办“是山居”,50年来专注于炸制天妇罗。他的料理声名远播,不仅有日本本土电视台专门为其制作纪录片,还吸引了许多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外国人。
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在任何行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成长路上,机会很多、诱惑很多, 专注一件事并做到极致,是一种本事。人如此,企业亦如此。
在中国畜牧行业,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她1999年创立,18年来专注于“包膜”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苦心钻研、乐在其中,如今已成长为全球三大专业包膜企业之一,在行业内享有“全球包膜专家”的美誉,旗下多款明星产品深受海内外客户好评。这家企业就是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德权”)。
中国畜牧行业多数人对康德权知之甚少,这或许是因为康德权的主营产品相对庞大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临行康德权采访之前,笔者特意向几位业内人士了解康德权企业及包膜产品,颇感意外的是,即便他们对“包膜”不甚了解,但对康德权企业和产品的反馈却几乎是零差评,这很令人好奇。
康德权总经理 李浙烽先生
【定 位】
与多数行业老总不同,康德权总经理李浙烽的生活非常简单。不出差时,他基本就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银杏路8号的康德权总部2 楼办公室。凌晨1点下班,是他惯常的工作节奏。
自1987年从浙江农业大学畜牧系兽医专业毕业至今,李浙烽入行已整整30年。他待过粮食局,管理过校办企业,而后自主创业,见证了中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变化和速度。
2016年,康德权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但李浙烽当年并不曾预料到这是他在将来某一天能创造的财富。
命运的转折从“下海”开始。1993年,李浙烽从粮食局辞职, 出任浙江农业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浙江振兴畜业技术服务中心经理。那几年的历练对李浙烽至关重要,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也通过饲料添加剂贸易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9年,因浙江农业大学并入浙江大学,李浙烽管理的浙江振兴畜业技术服务中心从学校脱离,他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出于对行业发展形势的判断和企业自身能力的考量,李浙烽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向实体转型,而转型后的产品定位最为重要。其时,欧美饲料添加剂产品占据国内市场较大份额,李浙烽认为,如果选择同类型产品,短期内恐怕很难与外资品牌竞争, 最多只有价格优势。通过市场调研,他很快发现,维生素C、半胱胺产品在当时氧化问题严重,对包膜有需求,遂决定进入包膜领域。
1999年,康德权公司组建成立,正式开始了包膜维生素C和包膜半胱胺产品的研发。
“我起初以为包膜技术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发现并不简单”, 李浙烽回忆道,“ 比如,半胱胺产品对动物机体有用,但如果在胃里释放就会造成胃溃疡。因此,包膜产品不仅要包得住, 还要做到在合适的地方溶出。”
2001年,康德权正式转入生产型企业,以“包得住、溶得出、可检测”作为生产标准,迅速进入国内同类行业的第一梯队。最初几年,康德权在包膜维生素C产品上颇下工夫,但多番尝试,始终因价格劣势无法打开市场, 最终无奈放弃。
李浙烽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至今仍不胜唏嘘:“如果说康德权的包膜维生素C产品是给维生素C穿上了防护服的话,那么当时市场上所谓的包膜维生素C产品最多就是穿了条裤衩,但劣币驱逐良币,我们没有办法”。
“判断包膜产品好坏,必须要通过检测。但当时的用户对检测不够重视”,李浙烽说。虽然包膜维生素C 产品受阻,但半胱胺产品却让康德权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对于大多数包膜产品,肉眼无法分辨好坏,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而大部分饲料企业不具备检测条件。但半胱胺这个产品很特殊,它和饲料拌在一起,如果在金属容器里,马上会变色。所以,包没包好客户一眼就能看出来”,李浙烽说。
直到今天,对包膜饲料添加剂的检测仍然是大部分饲料企业的硬伤。
“很明显,客户需要包膜产品,但就是没办法检测”,李浙烽说,“我们检测过很多市场上所谓的包膜产品,大部分包不住,有的包住了但溶不出”。
李浙烽总结18年来专注包膜产品研发是既痛苦又快乐。痛苦在于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满足客户的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实验、不断失败的过程备受煎熬,但产品研发出来、效果令人满意又充满快乐。
到今天为止,李浙烽都很享受这个过程。
实验室
【聚 焦】
2004年,李浙烽打定主意在包膜领域深耕,他将一部分股份分给几位合伙人,希望大家共同把包膜事业做大。但之后3年,几位合伙人都陆续退出。
李浙烽很理解当时合伙人的离开:“做包膜投入高、风险大,他们尽管对公司很有感情,但并不清楚康德权未来的发展空间。况且,青春一天天流逝,与其如此,倒不如去做一些更有把握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合伙人的离开,李浙烽花2年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康德权的发展方向。
2006-2008年是康德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期间,李浙烽对自己、对公司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康德权只做包膜产品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聚焦,李浙烽砍掉了一部分产品,这直接导致2008年康德权的销售额骤降到2500万,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8000万。
康德权的标志性产品包膜丁酸钠就在这段时期研发推出。
2009年,包膜丁酸钠经过几年研发,成功推向市场,但行业内质疑声音不断,很多人认为康德权在炒概念。因为在这之前,饲料行业已经认识到丁酸钠在促进动物肠道健康方面的效果,且丁酸钠原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已经在饲料中广泛应用。
李浙烽认为,当一种新的产品形式推出来时,用户产生怀疑并没有错,但在思考、实践之后再反馈回来的认知就会不一样。
“康德权是国内第一家做包膜丁酸钠的企业,截至目前,国内做包膜丁酸钠的企业已经有79 家”,李浙烽说。
包膜丁酸钠的研发经历也让李浙烽认识到,优秀的添加剂产品必须要符合4 个标准: 第一,理论上成立;第二,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科学的试验数据;第三,客户能体验到产品带来的好处;第四,安全、成分明确、可检测。
李浙烽解释称:“一种产品为什么要包膜要有理论依据;包好之后,先由高校和科研单位去验证效果;之后,养殖户也需要进行科学评价,看包膜是不是有价值。更重要的是产品要安全、成分明确、包膜指标可检测。”
李浙烽强调,在饲料添加剂行业,完全符合这4个标准的产品很少,但只要符合,产品基本上经久不衰。
直到今天,畜牧行业对于饲料生产中更适用包膜丁酸钠还是丁酸钠原粉的争议仍然不断。李浙烽坚持认为:“丁酸钠如果要用好, 必须要包膜,这是有科学数据的。1964 年,国外在鸡上做过试验, 每吨饲料里添加25.5kg 丁酸盐, 但测定十二指肠里的丁酸含量却只剩下0.5%,肠道后端基本上没有了。所以,如果希望丁酸在肠道后端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包膜将丁酸钠送到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基于对丁酸钠包膜的必要性认识,最近几年,康德权对包膜丁酸钠的研究开展得更加深入。
“包膜不仅为解决丁酸钠的臭味问题,也不仅仅是缓释,更重要的是营养动物整个肠道。但不同动物的肠道长度不同,需要根据肠道特点设计不同的产品剂型”,李浙烽说,“康德权是目前为止全球唯一细分动物肠道生产不同剂型包膜丁酸钠的企业。但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包膜领域的发展方向。”
康德权厂区
【坚 持】
成长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出发时是兴趣,行至中途很可能变成坚持。
李浙烽坦言,最初涉足包膜,他只是感兴趣。但在认真研究包膜的过程中,全心投入,体会到了乐趣,在反馈中看到了专业的价值。尽管这种反馈有赞赏,也有争议,但这些都是康德权在包膜领域坚持下去的动力。
“康德权正在做的事情是为了解决动物的健康问题,是对的事情”,李浙烽说:“因为康德权的很多思路来源于科学家、动物营养配方师和养殖专家。当我们研发出的产品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就会增强我们的信心。”
在李浙烽看来,包膜的价值可以从3个层面来理解:第一,通过包膜可以避免产品被氧化、遮掩苦味,使动物能吃得进去,这是最直接的表现;第二,对动物来讲,吃下去以后效果是不是更好,添加量是不是可以降低?产品从仓库到肠道的过程中,利用率是多少,损耗率是多少,可以计算出来;第三,使用包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适。因此,对于包膜产品必须要进行科学评估:为什么用包膜产品?去解决什么问题?问题解决了没有?用包膜产品合不合算?
相比国内企业,李浙烽发现国外用户更加理性,这是因为在产品评估机制方面国外已比较成熟。
“国内的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还没有心思为添加剂花费精力,他们更关注大宗原料采购,加工工艺的改善,或者挖一个销售经理,因为这对于饲料销量的影响更明显”,李浙烽说。
随着畜牧行业的发展,一条龙企业越来越多,生产全程的投入产出比更加被关注。当计算出饲料成本、用药成本、死淘率、PSY之后,李浙烽发现, 康德权的包膜产品功效被用户证明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我们希望客户对康德权的产品进行科学评估,最好做3次以上试验;对于一条龙企业,我们愿意连续做2年的试验,看各项指标的变化”,李浙烽说。
在种鸡上,康德权尝试用包膜丁酸钠解决沙门氏菌问题,测试指标包括种鸡死淘率、产蛋率、鸡苗0-7d的成活率以及种禽企业1年的投诉率等等,通过连续2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包膜丁酸钠产品对这些指标都有改善。
“对于饲料添加剂产品来说, 有用是第一位,价格是第二位的。我常常跟员工讲,如果我们的产品有用,客户暂时不用,我们要有信心;如果我们的产品没用,客户用了,我们应该感觉到内疚”,李浙烽说。
康德权的销售人员很少,他们将大量精力用于研发和品控检测。李浙烽最赞同的一句话是: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据说这是屠呦呦的获奖感言。
“康德权的包膜事业已经坚持了18年,李浙烽说:“我被包膜吸引了,变成了包膜的一部分,走不出来了。”
【进无止境】
2008年,康德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包膜工程中试基地;2015年,被认定为生物包膜院士工作站。1 200m2的生物包膜检测实验中心里,康德权的品控检测人员每周工作6d,检测工作每天24h进行。由于检测工作繁重,康德权对品控部实行计件制考核,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收入增加,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持续提高。
康德权的生物包膜检测实验中心几乎掌握着包膜添加剂行业目前最权威的检测方法和技术。2016年,为了将包膜检测经验更好地服务于饲料企业,康德权利用17 年来积累的对包膜产品科学、简单、可操作的通用检测经验,编制了《包膜添加剂通用检测方法汇编》。
“我们有个包膜添加剂检测群,里面有许多优秀饲料企业的品控专家,我们会把一些好的方法推荐给客户”,李浙烽说。
2016年,康德权组织了11次品控检测交流活动,与国内大型饲料企业品控人员共同探讨包膜检测方法。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如今,饲料行业对包膜的认识,开始长眼睛了;对包膜产品的检测,有方法有拐杖了”,李浙烽说。
在李浙烽看来,包膜领域还有许多改进和突破空间。第一,要从理论上评估包膜的必要性;第二, 选择合适的特定的工艺设备让包膜设计可行;第三,选择价格合理、更有效的无害化可消解包膜材料。在包膜行业能钻研其一,已属不易,但康德权的研发覆盖了以上3 个方面,每年大约要花费其销售收入的6% 以上。
2016 年,康德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者无偿生产了63 个特定包膜要求的产品小样,每个产品花费时间不等,有的半年,有的一年,但康德权始终乐于此事。
“希望康德权对包膜的坚持, 能带动更多企业去认识、使用、生产包膜产品,那么,康德权再苦、再累也是有价值的”,李浙烽说, “我非常愿意看到,做包膜的企业能发展得好,能为客户切实解决问题, 竞争是次要的。相反, 如果大家一直对包膜持怀疑态度, 会阻碍包膜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尽管从增长速度来看,康德权发展步伐有些过慢,但对于企业价值的衡量需要多元。如何长久做好一件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修炼。幸运的是,李浙烽找到了值得自己坚持做下去的那件事。当克服了障碍,抵住了诱惑, 迈过了一些初始的门槛,真正投入进去的时候,会完全忘记做事的辛苦,也会收获巨大的成就感。
2017 年年初,康德权新春联欢会上,李浙烽和夫人赵秋瑾女士第二次拿出个人股份赠送给优秀员工。李浙烽说,“ 康德权的事业是大家的事业,康德权也是大家的。”
在康德权的团队里,每2个员工中就有1.2个人是工作5年以上、每4个员工中就有1.36个人是工作10年以上,还有2位外籍员工负责美国市场。李浙烽甚至叫得出每个员工的名字。他说,康德权每一名员工都是人才,都是从平凡的岗位做起,之后不断成长为这个岗位的专家。
今天的康德权做人、做事、做包膜产品的风格已经受到全球许多科学家和动物营养专家的肯定,在50多个国家(地区)成功布点,康德权的员工也和李浙烽一样,对包膜由衷热爱,这让李浙烽备感欣慰。但最让他自豪的是亲人的认可(此处有大爱,此处有动人的故事),这也是李浙烽坚持做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中国畜牧杂志》对话李浙烽
李浙烽是诗人,大学时代曾与朋友共同开创了第三代诗歌的极端主义诗派,他至今觉得对不起诗歌,经常偷偷地去书店和网上看朋友的诗集。即便从事畜牧行业多年,与诗歌远离,他也依然是一个孤独而有思想的文化人。除了在康德权宣传册中可以发现李浙烽在诗歌上的造诣,访谈过程中,他也是金句频出。
记者:怎么发现产品是不是需要包膜?
李浙烽:包膜动机来源于市场一线,不是凭空想象。首先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其次,要听得到用户的“抱怨”。明明是一个好产品,用户使用之后效果却不满意,我们就会思考包膜技术是不是能用上。
记者:怎么证明包膜有意义?
李浙烽:我对包膜的理解很辩证。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包膜。对任何一个产品,我们都会思考要不要包膜、包成什么样、为什么要包成这样、怎么检测和验证?比如丁酸是为了解决肠道后端的问题,但从嘴吃进去,到胃、肠道前端都被吸收完了。相当于铺马路,铺到后面没有了;灌溉农田,有个角落总也到不了,这时候就需要思考解决办法。
记者:有意思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只盯着包膜?
李浙烽:专注之后,精力就不乱花了。包膜技术是微创新,康德权也是一个小企业。人生很短暂,选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选择好了就坚持做,天天想财富没有用,把财富的妈妈先找到,并深深地爱她,这远远比你有多少财富更重要。财富最终还是用来做事情的。
记者:面对质疑,为什么能坚持做下去?
李浙烽:坚持的原因是我相信很多质疑是误解,而误解是会消除的, 消除误解本身是坚持的一部分。
记者:您认为包膜添加剂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李浙烽:用户对于使用的包膜产品、生产企业对自己卖的产品缺少检测。为什么检测这么难?因为检测还很原始。所以,康德权在检测方面不惜成本,除了实验室常规检测,接下来我们还会考虑检测动物的血液指标,然后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来对比和验证。
记者:您最希望看到包膜添加剂行业发生什么变化?
李浙烽:希望整个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大家不要用包膜来挣钱,而是用包膜来解决问题,这样包膜真正的意义才能被挖掘出来。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对包膜的检测足够重视。如果做得到可检测,谁能骗得了谁?
记者:康德权发展到今天,最让您自豪和困惑的是什么?
李浙烽:让我自豪的是行业内许多专家认可康德权的产品,觉得康德权很靠谱,但自豪的同时又感到不足,因为至今我们还没有让行业协会对这个事情重点关注,所以包膜添加剂行业还没有建立包膜检测国家标准。我个人有很多缺点,但最大的优点是我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关心添加剂行业包膜技术进步,我希望我们的添加剂行业不要落后了,要跟着“一带一路”,一步一步输出到国外去。
记者:您对事业的追求是什么?
李浙烽:产品能帮到客户,追求更多的认可。
一开始,我们把包膜作为一种小小的兴趣;
做着做着,包膜改变了我们对明天的认识;
做着做着,包膜变成了我们做不完的事业;
做着做着,发现包膜是一次次赤脚走出废墟的修行;
做着做着,发现包膜成了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后 记
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
在任何行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面临多元跨界还是坚守主业的选择,任何选择都有成功,也有失败。选择本身并不决定结局,选择之后的努力和态度才是成败走向的决定力量。
如今的时代,不缺少成功的人,但缺少有清晰追求又能守得住自我的人。采访康德权之后,笔者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康德权对于包膜事业的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李总说:“包膜对行业是有用的,是善意的,方向是对的,就傻傻坚持向前。我们只管善良,客户负责考量。如果农牧业是一套精致的米色西装(Suit),那添加剂行业就是那天蓝色的领带(Necktie)在胸前飞扬, 而包膜技术就是那枚夹住衬衣和领带的紫色胸针(Stickpin),她很细微,她常常被人们遗忘,但她让我们农牧行业更哲学、更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