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某地畜牧局的一道通知引起了养猪业的广泛讨论。通知的内容大意是不允许当地的家庭在庭院里养猪了,虽然在庭院里养猪会给居住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有当地管理部门这样明文规定,恐怕还是历史头一遭。但是,受限制于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未来农村的散养户如果还想继续从事养猪,该怎么办呢?
其实,要想继续从事养猪也不是不可以,出路还是有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两个可行的方法,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一、走特色家庭农场之路----种养结合
虽然不让在自家院落里和居民区附近养猪了,完全可以选择家庭农场的路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步伐,走种养结合生态之路,这样既能提高养猪质量,也解决了粪便的污染问题。
河南现代研究开发基地----种养结合模式
二、成为合作社养殖户
成为合作社的养殖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小散而言,市场的风险总是会不期而遇的,而大多数的小散抗风险能力极差。如果选择成为合作社的养殖户,会大大降低自己的风险,自己的收入也会相应稳定。
1)、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养猪健康发展
生产方面:信息闭塞、盲目生产、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与市场脱节。
销售方面:分散经营,养殖与加工分离,产销脱节,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影响收益。
其他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丹麦生猪合作社、美国大豆协会;市场经济是开放式,也要有计划,生产必须与市场接轨,所以要组织起来,合作社为大家排忧解难,解决分散单干办不了的事。
2)、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
1. 目前养猪标准化水平化低,影响产品竞争力;
2. 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健全,养猪面临严峻的挑战:安全意识、市场准入、进京入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外技术壁垒。
3. 养猪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合作社就是要通过社员自律,加强管理,实行六统一,搞好生猪饲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靠质量占领市场,获得效益。
3)、实现产业化经营,带动社员增收。
1. 产业化是农业的根本方向,必由之路,不搞产业化就没有出路。
2. 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创新完善机制。
3. 合作社是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连接产、供、销的纽带桥梁,承担服务功能的载体。
做实养猪合作社需立足“六共”五、做实养猪合作社目前养猪合作社主要表现在:畜牧合作社数量较多,实际运作较少;形式较多,实际内容较少;说得较多,实际操作较少。原因固然很多,相当数量的畜牧合作社负责人,虽然对本企业业务比较了解,但对企业间的合作缺乏知识和经验的支撑,不太善于调研和思考,不擅长社员间的沟通,对养殖合作不知道从何下手。笔者认为,做实畜牧合作社需立足“六共”。
1|)、共进苗畜苗禽
对于畜禽养殖而言,从动物防疫角度考虑,大多提倡自繁自养,这一原则基本适用于猪、牛、羊等哺乳动物,家禽养殖却是个例外。由于合作社成员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也就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通过理论、实践兼备的部分社员,对种畜禽企业的考察和筛选,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质量,最后选定种畜禽供货企业,签订苗畜苗禽供应合同。通过共进苗畜苗禽,既发挥部分社员的专业优势,又能发挥规模议价优势,还能增强维权能力。
2)、共购饲料兽药
畜禽养殖合作社成员,通过共购饲料兽药,可以最大限度控制好投入品质量,保障畜禽食品安全,分摊检测费用,还能在与饲料、兽药企业的价格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畜禽主产区来说,养殖所需的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需要从粮食主产区购进,通过合作批量购进,采用火车、轮船等低成本运输方式,可显着降低原料成本。
3)、共用专业人员
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投入品质量控制、畜禽食品安全等诸多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而专业人员缺乏、层次低已成为不少畜禽养殖企业的短板。畜禽养殖合作社通过社员间共用专业人员,既可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压缩用人成本。
4)、共享免疫程序
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畜禽养殖企业,免疫程序的制定、实施均有欠缺,发病率、死亡率、诊疗成本居高不下,甚至不乏全军覆没、血本无归的案例。畜禽养殖合作社中,同类养殖企业,集中素质较高的兽医专业人员,制定统一的免疫程序,并由全体社员共享,可有效防范畜禽养殖企业的疫病风险。
5)、共建销售渠道
对于数量众多的养殖企业来说,单体规模相对较小,议价能力十分有限,常常被中间商或经纪人各个击破,压级压价者有之,短斤少两者有之。行大欺客,客大欺行,买卖双方之间,只有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交易才能更公平,价格才能更合理。畜禽养殖合作社成员,通过共建销售渠道,不仅可以提升畜禽产品销售的议价能力,还可以降低营销成本。如果采取协议的方式,实行订单生产、订单销售,还可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6)、共创优质品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创建品牌已经成为常态,虽然畜牧养殖企业创建品牌才刚刚起步,但终究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禽养殖合作社,可由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创建优质品牌,制定企业养殖标准,对达到养殖标准的其他社员企业,通过微利有偿授权使用的方式,共享优质品牌,最大限度实现畜禽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养殖合作社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丹麦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7%,而养猪业更十分发达,养猪业的产值占到了畜牧业产值的44%。丹麦生产的猪肉85%供出口,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25%左右,居世界第一位。在丹麦,生猪屠宰及其加工产品的 96.3%是来自于合作社。“丹麦皇冠”屠宰合作社是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拥有26家生猪屠宰场,6家熟食加工厂,雇员总数20400人,带动养猪农户2万户。应该说,丹麦养猪业的发达,合作社功不可没。
因为合作社对农业产业化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在2009年12月18日通过64-136号决议,高度肯定了合作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宣布2012年为“国际合作社年”。我国政府一直关注国际合作社的发展,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在2006年10月31日,当时的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第57号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国家立法的高度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的发展从此在我国步入了快车道。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法走西方的大规模养殖模式,适度规模的养猪模式必将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而合作社作为将小规模养猪场整合起来发展的最佳平台,借上国家支持的东风、小型猪场发展的需要,一定会迈向繁荣发展的未来。
环保
环保是全民所关注的问题,养殖户必须正视养猪业所存在的环保问题,在未来,不只是养猪业,可以说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处理不好生产与环保的关系,是难以为继的。只有找到一条生态路,养猪业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玉米行情
自去年年底开始,伴随着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进口玉米完税成本区间震荡,国内外玉米价格已经倒挂,间接为国内粮价提供支撑。尽管春节过后一般是饲料养殖业消费淡季,终端需求有限,春播前农民尚有一波卖粮高峰,可能令粮价承压,但从绝对价格来看,春节前粮价已基本进入相对底部区间。另一方面,夏季玉米品质溢价可期。在2016年秋季玉米整体品质依旧存在区域性问题的情况下,夏季玉米品质溢价可期。
玉米库存虽然高企,但价格基本已经到底,加上今年的政策扶植,改善供需面,后期有所涨幅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从整体来看,玉米价格后期上浮确实有可能,但上涨幅度会十分有限,暴涨的几率非常小,价格的上浮趋势或大部分发生在优质、中等粮上面,潮粮与普通粮质,前景不够乐观。从整体来看,2017年在农业供给侧及收储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玉米市场供需矛盾已经得到改善,玉米价格也不宜过分悲观,见底回升仍是大概率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也恰恰处于库存玉米需要增量消耗的阶段,因此玉米价格阶段性波动风险或将加剧。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减、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临储改革能否继续造成市场恐慌、补贴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进口粮食的到港频率,也将成为2017年玉米行情的关键影响因素。
三、猪价行情
日猪价分析:天气虽变但猪价仍然处于稳中调整走势
2017年2月22日全国生猪价格均价16.96元/公斤(外三元),较昨日16.97元/公斤下跌0.01元/公斤。豆粕(43%蛋白)3444元/吨。玉米(15%水分)1707元/吨。猪粮比为:9.94:1。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17.92元/公斤,河南16.89元/公斤,江西16.87元/公斤,广东17.03元/公斤,湖南17.24元/公斤,山东16.99元/公斤,湖北16.94元/公斤,河北16.74元/公斤,北京16.74元/公斤,辽宁16.47元/公斤,安徽17.12元/公斤,黑龙江15.95元/公斤,辽宁16.47元/公斤。
今日市场仍无太大变化,持续小幅涨跌调整。虽近期全国大范围迎降温天气,对生猪收购造成一定阻碍,但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屠宰企业销售不佳,开工率偏低,压价意愿强烈。据数据统计,近期仔猪价格仍持续小幅上涨,仅少部分地区略有下调,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高,对后市仍看好,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家,补栏需谨慎,17年养殖盈利将逐渐被压缩,下半年下跌风险较大。
但整体来看,国内猪价依旧处于稳中调整走势。即使天气生变,短期来看,猪价也难以出现大涨大跌的走势,只要养殖户保证不集中压栏和抛售,行情就能够保持理性。现在猪价在16.8元/公斤附近持续震荡调整,预计在没有大的利空或者利好的刺激下,此势头短期难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