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西希望集团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制度创新方面的“试验田”和“突击队”,自诞生之日起,特驱就充满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特驱的发展速度还可以再快一点!”2008年初,在特驱年度总经理工作会议上,陈育新董事长用这句话肯定了特驱的努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时,饲料行业正处在大洗牌的当口,行业整合态势愈演愈烈,只有尽快做强、做大,才能取得行业话语权。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没有积极发展的态度必将失去机遇。
为了抓住机遇,王德根董事长代表特驱团队当即表示“特驱2008年的业绩一定要再翻一番!”
但这句誓言想要实践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当时,成都及其周边是特驱饲料产业的核心市场区域,作为希望的发源地和西南重镇,成都周边高手林立,仅在以希望集团新津希望饲料总厂为中心的2.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7个大型饲料企业,其中包括通威、海大、爱普、大北农、双胞胎等国内有名的饲料企业,还有跟着希望一起发展起来的当地企业——三旺、川泰等等,个个都是大块头,动辄号称投资上亿元。在新津周边的县市--双流、彭山、眉山、邛崃、温江、新都,还有20多家饲料企业,其中既包括老牌的饲料巨头也包括海外的著名企业。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特驱没有时间按部就班地进行,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锻炼团队和积累经验”。期待从基地企业成都特驱找到突破口,形成一套成型的打法而后再到全国进行复制。
作为特驱的基地企业,成都特驱自筹建之初,就按照高标准进行资源配置,但月销量却总是徘徊在3000吨左右,难以突破。经过慎重思考,特驱人又拾起特驱创立初期的老办法,从成都特驱开始推行“聚焦战略”。
说是老办法,其实是改良版,新版聚焦战略一方面强化“突击队”的作用,形成一个又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作战单元,另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聚集有生力量,打歼灭战。通过一个又一个“千吨县”、“百吨村”的打造,在一片混沌中找到突破口,同时锻炼团队、征服客户,先易后难、各个击破。
2009年是成都特驱从量变到质变的一年,这一年,短短7个月时间,在营销人员精简4成的情况下,成都特驱的猪料月销量却迅速从2700吨攀升至1万吨,又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并开创了特驱单厂单月销量的最高纪录。
在阶段性胜利面前,特驱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成都特驱的领头人王孝国在总结会上说“一万吨不算数,两万吨刚起步,三万吨凑个数”。随后,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突破营销模式”在成都特驱率先取得成功,经过短短10个月的拼搏,猪料月销量又迅速跃升至1.5万吨,创造了业界的“特驱奇迹”,其中崇州一个县的月销量即刷新了2009年单县破千吨的记录。
随着成都特驱的月销量从1万吨到1.5万吨、2万吨、3万吨乃至5万吨,逐步将产品口碑树立起来、市场占有率做起来,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带出了一批“将军”。这些火种带着经验和必胜的信心散布出去,一支又一支带着成功基因的特驱团队在战争中成长、成熟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积小胜为大胜,并逐步积累沉淀出特驱人的自信和必胜的信念。
随着成都特驱的成功,特驱不仅顺利完成了“一五规划”,进一步扩大了饲料产业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讲成功经验分解为可操作的标准和模板,开始向全国大规模复制,特驱战车再一次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