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驱宣言】
“5亩地工厂”孕育特驱
1987~2005的近20年是中国饲料企业快速成长的时期,一些大型饲料企业纷纷成立,饲料年产量提升到1.09亿吨,饲料企业数量也增至1.55万家,行业在快速增长后期逐步进入微利化时代。
中国饲料行业在经历了初始成长期和快速成长期之后,在2005年前后步入二次成长期,不可避免地开始了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养殖转型的契机也已初现端倪。中国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步伐加快,并有一批大型饲料企业向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延伸。如果不能赶上这一趟行业整合的“末班车”,将彻底失去行业话语权。
为抓住行业整合的最后契机,同时,也为了探索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制、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陈育新董事长对以王德根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充分授权,在集团内部成立管理特区—— “特驱”,期望这支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团队,以不同以往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发展突击队”和“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为创业30余年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注入新鲜的活力与动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新驱动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6月,用2000万启动资金和一个租赁来的占地5亩的饲料厂,王德根带领一支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旅程。
特驱宣言诞生
特驱成立的第二年,襁褓中的特驱团队从强手如林的西南市场出发,同时面临饲料行业10年来的最低谷,行业内一片“唱衰”之声。王德根董事长在青城山举行的集团总经理会议休息的间隙,于凌晨两点,写下洋溢着进取精神的“特驱宣言”——永不言败的执着追求成为“拿不走、学不会”的特驱精神,从此,特驱文化被烙上鲜明的“红色文化”+“激情文化”的烙印。
在特驱宣言的激励下,特驱团队爆发出惊人的热情和向上的蓬勃朝气。
创业之初,特驱并没购置车辆,而各公司可以使用的车辆有约100辆,原来这是特驱人私车公用了;“只要饿不死,就要一起创业”,因此各公司的总经理们坚持拿着不足3000元的月薪,自讨腰包支付产旅费,却为公司打下一片又一片的新市场;各公司“先生产,后生活”,譬如,西昌公司三条汉子打市场,贵州公司的销售人员自带干粮上山下乡;新建公司条件差,员工吃饭只能齐刷刷地站在坝子里,一遇业务人员回公司,连站都站不下,更不用提特驱人“5+2”、“白+黑”,走进村、弯下腰、深入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跑市场、做调研、一对一的养殖指导。
与此同时,特驱以全新的运营机制(小兵团作战),鼓励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个体充分以“紧迫感、责任感”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潜力,成为独立的经营单元,在特驱内部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具备“规模小、决策快、攻坚能力出色”的小型特种部队。
是年,在市场环境极为严峻的背景下,特驱完成饲料企业集群的布局,先后有10家企业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