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偏爱录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认为拿来就能用,但我坚持认为,优秀的企业,胸怀远大目标的企业更愿意花力气培养真正属于自己企业的人才,更愿意让员工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增值。作为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其第一份工作,就像是其第一个恋人,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是之后任何一段工作经历都无法代替的,所以这种类似“初恋”的经历,对于企业,特别是对新进员工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对于年轻员工,我的忠告是:年轻人应该“眼高手低”。眼高,就是要胸怀大志,而手低则强调的是要踏实走好每一步,磨练心智,培养自己成大事的能力。
没有大计划,人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走的每一步,都是散乱的。
我们的志向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农牧企业和食品企业”,而一个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牧品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在当今这个逐利的商业时代,愿意沉下心做这样长期努力的人并不好找,但我们坚信,我们选择的是一条利国利民,甚至对全人类都影响深远的事业。我们并不是圣贤,但我们找到了一条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转化为无限追求的“圣贤之路”——我们有信仰。
我们这样远大的目标,这样坚定的信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执着付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献身我们共同的事业,因此,培养年轻团队,帮助年轻人梳理远大目标、克服由心态变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首先,我28岁就当上了总经理,所以我非常相信年轻人,只要有梦想、能坚持,单纯地朝着自己的事业目标去努力前进,以一个“偏执狂”的热情聚焦工作,成功就“在其中,随其后,随之而来”。
不妨尝试着作一下计划,哪怕尽力只能作出个三个月的计划,都比没计划到处乱撞强得多。 目标应该有两种一种是要达到的方向一种是要瞄准的方向。当有方向的时候,再定位。定完位,各种资源、时间的安排就会定下来,这时候才能借力。对个人、对公司也好定位,也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还做不到?好吧,多长时间够?12个月够吗。不够,24个月?一寸一寸的接近,总有一天会实现。
一个人有了大目标,但是心智不成熟,就要学会在心智上突破自己。
这需要打好四个基础:
第一个是知识。在职场上,任何机会都帮不了庸人的忙。必须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知识机构。以现在的时代发展速度,每年有30的知识折旧率,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知识更新很重要。
第二个是见识。要多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要懂得学习借鉴。很多所谓的创新,其实都是从模仿中来的。要先看人家操作的关键点是什么,人家的知识转化成价值的过程是什么,当心中有课题的时候,处处都是资源。
第三个是胆识。学习、吸收之后再突破,看是不是能有更新的创新。哪怕是微创新,自己都要学会去融合。
第四个是智识。有知识的人很多,但有智慧的人很少,因为转成智的思考太少,那么如何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聪明”跟“智慧”不一样,聪明是有“眼”有“耳”,但智慧是有“心”。
职业发展有很多阶段,在刚开始的阶段,是水涨船高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专业能力。之后,是从被管理到管理的阶段,要开始领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再往后需要考虑的是能否独挡一面,以及拿捏进退。
肤浅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理想都写在脸上,真正能实现理想的人,是把壮志刻在心里,并愿意投入一辈子功夫做同一件事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才会实施的行为。
因为,很多时候,生活是经不起用放大镜来读的;再了不起的事业,放大到每一天可能都过于琐碎平凡。如果没有内心对这项事业抱有强烈而持久的浪漫情怀,应该是很难忍受这极度的枯燥与重复的吧。
人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人生最终也是由各种选择而组成的,当你一旦决定了你的方向,你也在人生的地图上划上了一笔通往最后风景的那一笔,所以一定要慎重,而人生的深度来自于你的坚持,能看到多么广阔的风景,也决定于你能坚持多长时间。
我希望大家能够坚定你的选择,保持良好的心态,简单做人、全心做事,期待出现更多的行业领军人物,带领集团走向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