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进天蓬猪文化馆,欣赏不一样的猪世界~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关于猪,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可人们经常把智商不足,反应迟钝的人比作猪。其实我觉得这是对猪的一种侮辱。其实猪并不笨,猪的智商在动物界里是比较高的了。猪的大脑与狗相比,可以说是十分发达的,狗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记住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而猪则不需要。所以,大家真的了解猪吗?
二十多年来,小精灵一直是天蓬的重要一员,因此在开盛公司,我们建有猪文化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开盛,具体了解一下小精灵的历史变迁。
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头憨态可掬的黄金猪,黄金猪采用的是黄金石精凿而成,重1.5吨,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金榜题名要用红朱(猪)笔写,而蹄与题谐音,猪寓意金榜题名,步步高升;背景墙上刻着“成才、创业、发展、奉献”八个大字,代表天蓬的企业精神。
猪文化馆中陈列了猪形象的艺术品,这些陈列的猪形象艺术品形态各异,同时展板的介绍使人们对猪文化与我们开盛公司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在被人们发现的化石中证明有像野猪一样的动物穿梭于森林和沼泽中等。
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而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不同的猪加以区分的要求,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汉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已不仅为了食用,也为积肥。这一情况促进了养猪方式的变化。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养猪经验日益丰富。 隋、唐时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元代,在扩大猪饲料来源方面有很多创造。明代中期,养猪业曾经遭受严重摧残,因“猪”与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养。旬日之间,远近尽杀,有的则减价贱售或被埋弃。但禁猪之事持续时间不长,在养猪技术如猪品种鉴别和饲养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
古代经常用猪代表财富和生育,代表女性。在游牧民族的畜牧经济中,猪是难养的动物(猪不像牛、羊、狗那样适合游牧迁徙)。从这一点讲,很多讲肉食的字,从“牛”或从“羊”而极少从“豕”是非常好理解的。
游农经济的时代,猪的饲养成本比定居农业时代饲养成本高,其价值也就更大。商代的猪被人认为是贵重、吉祥的礼物。
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居住地的稳定(游农经济渐渐被定居农业经济取代)和猪的驯化,很多和猪有关的字产生出来,比如“家”(房子底下有猪。豕,意思就是猪)、“圂”(意思是厕所,即厕所通猪圈。现代中国南方和北方农村仍然能见到人的厕所就是猪圈、猪养在人的厕所里的实例。)
在民间习俗中,猪的各个部位都寄寓有吉祥的意义。在江西农村,猪头称为“神户”;猪舌头叫“招财”,猪耳朵则叫“顺风”。在广东,猪前脚称为“猪手”;在浙江沿海地区,称猪头为“利市”,猪舌头为“赚头”。这种寄寓吉祥的称法,最初应根源于猪灵崇拜祭祀。在民间,人们至今仍然用猪头祭祀神灵和祖先。
在浙江江山廿八都古镇有一种独特的婚俗习惯,一千多年来沿袭至今未变那就是送猪边挂猪腿,俗称“送彩礼”。在男女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将屠宰好的大肥猪劈成两半,将带有猪耳朵及尾巴的一半捆绑在竹竿上(称之为猪边)贴上大红喜纸,插上柏枝,并随上猪腿、鱼、蛋,两担(四箩筐)礼品向女方家送去。女方家人在家门前几十米处将其礼担“接肩”过来挑回家,女方要将男方挑来的一只猪后腿悬挂在大门口上,并插一把刀,以表示婚姻关系牢不可破,刀也割不断,肥大的猪腿也显示着女方所找的婆家的富有和气量,然后女方将猪边的头尾部分等回还男方,第二天男方方可前去接亲。
由此可见,不管是成为餐桌上美食还是成为送人的礼品。猪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天蓬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优品质的小精灵,对种猪品质不断筛选。
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母本品系。
1、生长育肥性状:达100kg体重日龄为160天以下,30-100kg料肉比2.5:1以下。
2、酮体与肉质性状:活体背膘厚13mm以下,肉质优良,无PSE肉、DFD肉。
3、繁殖性状: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头。
4、外形特征:品种特征明显,体型外贸一致,整齐度好,中躯稍长,臀部丰满,四肢结实,乳头数在8对以上。
1、生长育肥性状:生长速度较快,达100公斤体重日龄为150以下,料肉比2.5:1以下。
2、胴体与肉质性状:100公斤屠宰瘦肉率67%以上,胴体平均膘厚10mm,眼肌面积40平方厘米以上。
1、繁殖性能:初产10.5头以上,经产13.5头以上,21日龄断奶平均个体重6.5公斤以上。
2、外型特征:全身皮毛白色,体形丰满,中躯较长,乳头均匀,乳头数7对以上。
从“吃到肉”到“吃好肉”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提升,二十多年来,天蓬一直对猪只品种层层筛选。每个饲养环节严格把关,用每一个天蓬人点滴的努力去践行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猪肉,希望将绿色和健康带给每一位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