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又称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一种通过频繁从国外引种引入的外来疾病。该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细菌性疾病,常引起仔猪的大批发病、死亡,存活下来的猪可能表现出生长不良、被毛粗乱(僵猪)。
据调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真实发病率可能是实际确诊的10倍以上。在蓝耳病不稳定或圆环病毒感染压力大的猪场,该病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前又被称为“影子疾病”。
1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体内的常在菌,在健康猪的鼻腔、扁桃体内可以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该菌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因此,不完全是内源感染。
断奶、转群、运输应激是促进体内副猪嗜血杆菌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而蓝耳病不稳定或圆环病毒感染压力大时,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高;流感、呼吸道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均可促进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在应激因素或免疫抑制因素的作用下,猪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原来潜伏感染的细菌可以大量繁殖,从原发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并随血液循环到达浆膜、关节等部位,引起血管通透性提高,纤维蛋白渗出。
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影响2周到4月龄的仔猪和青年猪,但通常发生于3~10周龄的猪,5~8周龄发病最为严重。哺乳阶段的仔猪受母源抗体的保护,发病率低,但头胎母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低或初乳管理不好的猪场,哺乳仔猪发病率也比较高。
断奶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失去了保护作用,加之断奶应激、转群应激以及蓝耳病不稳定或圆环病毒转阳,所以断奶仔猪发病率更高。
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的特征是多发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但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发生炎症的部位。
2.1 临床症状
发热,体温达40~42.5℃;精神不振、被毛粗乱、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眼圈发青等;一肢或四肢关节肿胀、疼痛而导致跛行,严重者不能站立(需要与链球菌病区别)。个别病猪还可能表现神经症状(需要与链球菌病区别);发病一段时间后,仔猪腹部增大,身体呈纺锤形,部分变成僵猪。死亡前皮肤发紫,尤其是皮肤远端,如耳、腹部和臀部。母猪有可能发生流产。
另外,猪鼻支原体感染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前者往往通过污染的弱毒疫苗传播。
发病后期的猪被毛粗乱、严重消瘦、苍白、黄疸
一肢或四肢关节肿胀、跛行,严重者不能站立
2.2 病理变化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纤维素性腹膜炎。表现为喉头充血,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从清亮到浑浊,颜色淡黄到脓性,取决于纤维素渗出的多少);后期则发生心包和心外膜、胸膜和肺脏、腹膜与腹腔脏器(尤其肝脏、脾脏)的粘连。若强行撕开心包膜,心外膜可留下绒毛状的外观,称为“绒毛心”。
病猪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边缘有隆起米粒大的血泡,或有梗死灶。
肿胀的关节主要在肘关节和膝关节。切开肿胀的关节,可见有乳白色到乳黄色的胶冻样液体(非化脓性炎症,链球菌感染则常引起化脓)。而有神经症状的猪,脑膜充血出血。
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胸膜炎和腹膜炎
关节炎,关节腔内有胶冻样液体
由于大部分副猪嗜血杆菌病例是条件性疾病,环境中的细菌不容易存活,所以主要感染途径是直接接触,或内源性感染,消毒基本上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促进发病的因素很多,要想彻底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预防 主要措施是消除促进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因素。
⊙改善饲养管理 因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很大程度上与应激反应有关,所以管理上尽量减轻应激反应对猪的影响。
⊙控制好蓝耳病、接种好圆环病毒疫苗 因为大部分蓝耳病不稳定的场表现出来的就是副猪嗜血杆菌病或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控制好蓝耳病,可以免疫,也可通过后备母猪的驯化,使蓝耳病得以稳定。要接种好圆环病毒疫苗,因为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确实,既可以预防圆环病毒病本身(实际上也有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又有利于控制蓝耳病。
⊙做好母猪的管理,提高健康状况 应该说母猪是大部分仔猪疾病的感染源,因此母猪健康状况决定了仔猪的健康状况,后备母猪按程序适应,以获得更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为仔猪提供保护。
⊙管理好饲料 饲料中霉菌毒素可以促进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生,因而需要使用优质的饲料,如有必要,还要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免疫 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但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不足,因而需要选择含有猪场流行菌株的多价疫苗;或者分离猪场的菌株,培养后制作自家苗。母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头胎母猪产前至少接种两次(如产前40天和产前20天);经产母猪每胎接种一次(如产前20~30天)。严重发病猪场,仔猪也需要免疫。
仔猪的免疫常在10~50日龄,间隔20天左右接种两次。
⊙ 药物预防 断奶时或预期发病前(一般猪场都有自己的发病规律),注射一针长效头孢噻呋(如赛菲欣,1ml/20kg体重,一针7天有效);或在预期发病前,使用阿莫西林(如安力素)饮水或混料,一般每吨饮水添加安力素400克,每天饮水一次,连用3~5天;或每吨饲料添加80%泰妙菌素125克+10%强力霉素1000克+20%氟苯尼考350克,连用5~7天。
治疗由于发病后采食量下降,所以通过饲料给药效果差强人意,通常采用注射的途径给药。又因为该病的主要水平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所以及时隔离或淘汰病猪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措施。临床上有几种药物可以使用。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 在个别猪出现临床症状后,同批猪同时注射长效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如赛菲欣,10%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1ml/20kg体重,仅需注射一次。
⊙氟苯尼考注射液 氟苯尼考是广谱抗生素,对副猪嗜血杆菌有良好效果。同样,在个别猪出现症状后,同批猪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如力福,30%氟苯尼考注射液),1ml/20kg体重,间隔48小时注射两次。
⊙恩诺沙星注射液 恩诺沙星也是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具有强大的抗菌效果,同时对支原体的抗菌效果比泰妙菌素还强。在个别猪出现症状后,同批猪注射10%恩诺沙星注射液,剂量为1ml/40kg体重,每天一次,一般连用2~3天,重症感染者需要5天。
⊙病猪注射给药,同批猪饲料或饮水给药 考虑到注射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可将病猪隔离后注射给药,同群假定健康猪可通过饲料或饮水给药(因为根据“冰山理论”,表现症状的只是一小部分猪,其它的则处于潜伏感染状态或者即将出现症状)。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引起程度不同的纤维蛋白渗出,抗生素是不能促进这些渗出液吸收的,所以在疾病的后期,渗出严重甚至粘连的情况下,不管是哪种注射液或哪种给药途径,治疗效果都不好。
4净化
健康猪体内隐藏着副猪嗜血杆菌,在抵抗力正常时基本不会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但净化是不现实的。
5结语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病,虽然有时说它是一种条件性疾病,但很多情况下也可以发生传染。蓝耳病不稳定、圆环病毒感染压力大、饲养管理混乱的猪场发病率非常高,因此控制好蓝耳病、免疫好圆环病毒,降低应激反应是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基础。由于诱发因素很多,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