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蹄疫疫苗在使用上容易产生误区:在技术规范上,注射部位不准确。应是肌内注射,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针头与皮肤表面没有保持45°易造成肿块。剂量标准没有因品种、个体、营养水平的差异而适当调整,因而造成疫苗的过敏反应。
参考免疫程序:商品猪:40日龄、70日龄、出栏前1个月各防疫1次,使用合成肚疫苗或206佐剂灭活苗肌内注射或后海穴注射。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5天左右防疫。经产母猪和种公猪每年最少防疫3次。
注意事项:
1、疫苗应冷藏运输(但不能冷冻)或尽快运往使用地点,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在使用疫苗前一定要先鉴别疫苗是否过期失效,效价是否够高,疫苗瓶是否有破损,如遇破乳或超过规定量分层1l/10的不能使用。
3、不能使用无标签、有破损、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4、疫苗当天开启当天用完,使用时要摇匀。
5、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都应严格消毒,注意更换针头,保证每头猪一个针头,进针时应达到适当的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6、接种前应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宜注射。
7、接种疫苗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接种疫区内的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8、非疫区的猪接种1天后方可转移或调运。
9、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器具、必要消毒后方可参与疫苗接种。
10、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数量、编号、栋舍、性别、年龄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分钟,并详细地记录有关情况。
11、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应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措施。
过敏反应及处理:
一般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天,随着时间延长,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严重反应:因品种或个体差异,少数猪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孔出血),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部分妊娠母猪可能出现流产,建议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疗法,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