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原因
1.1 难产、分娩时间长,母猪体力消耗过大,或者炎夏温度过高导致母猪呼吸加速,冬季寒冷引发感冒引起不食。
1.2 饲料中的营养单一化,特别是微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不足或缺乏导致发生应激,尤其是孕后期,矿物质缺乏引起产后疾病,消化功能紊乱引起不食。
1.3 产后衰竭,多发生于年龄大、胎次产仔多的母猪,胎次少的母猪很少发生,平时营养差的易发生。
1.4 产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引起全身体机能障碍引发母猪不食。
2 发病情况
临床常见的发病情况有四种:
第一种:产后第一天就表现食欲减退,采食量逐渐减少的,4~5天后食欲废绝(约占50%);第二种,分娩后没有食欲每天仅能吸食少量的饮水(占25%);第三种,分娩后3~5天食欲基本正常,然后逐渐减退至废绝(占18%);第四种,产后15~20天开始出现食欲减退,最后废绝(占7%)。
3 临床症状
患病母猪的共同症状为精神沉郁,饮食欲病出减少最后废绝,粪便干小如球,尿少而赤黄,鼻镜干燥,逐渐消瘦,多数病猪体温基本正常。有的后期出现呼吸急促,可视粘膜发绀,有的长期卧地不起,出现耳和腹下大面积紫斑,严重卧地不起病情恶化。
如按发病原因引发的症状如下:
3.1 因过度劳累及感冒引起的躺卧不动,精神沉郁,眼半闭,羞明流泪,耳尖鼻端发凉,皮温不整,但体温升高呼吸细弱,勉强站立,行走无力,食欲不振。改善猪舍环境卫生,在母猪分娩前后,猪圈内温度要适宜,光照要充足,空气要流通,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消毒,垫草要柔软洁净,并做好防寒工作。药物预防,在母猪产后1-2小时及时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长效抗菌素,可有效预防产后几天发热不食型发生
改善猪舍环境卫生,在母猪分娩前后,猪圈内温度要适宜,光照要充足,空气要流通,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消毒,垫草要柔软洁净,并做好防寒工作。药物预防,在母猪产后1-2小时及时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长效抗菌素,可有效预防产后几天发热不食型发生
3.2 营养不足导致应激引起的食欲减退。抵抗力低下,饲料转化率低,泌乳量减少,尾吧、四肢和背部肌肉震颤,呼吸不规则,白猪皮肤呈现苍白,红斑及发绀。
3.3 产后衰竭引起的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被毛粗乱,体温正常或稍低,皮温不整,四肢末梢发凉,行走摇摆,不愿站立,后期肢端浮肿,心跳加速,肠音完全停止,排粪迟滞。
3.4 由产后瘫痪引起的食欲减退。表现为最初动作障碍,四肢僵硬,供腰,卧地不起,虽然能挣扎,但行走困难,病猪异嗜,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燥。
4 治疗
4.1 过度劳累及感冒引起的治疗。用10%的樟脑10毫升1支肌注;复合维生素B10毫升2支肌注,400万青霉素2支、安乃近20毫升混合一次肌注,每天2次。
4.2 营养不足应激引起的治疗。适量添加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锌等),还可添加益生素等抗应激添加剂,对已应激的母猪可用镇静药进行治疗。
4.3 产后衰竭引起的治疗。25%的葡萄糖500毫升、维生素C10毫升、400万青霉素2支一次静注,可持续数日。维生素B1 10毫升一次肌注,同时可口服人工盐、苏打片和健胃剂。
4.4 产后瘫痪引起的治疗。10%的葡萄糖酸钙250毫升;25%的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注射。如发烧可注射抗生素及退烧药。
5 预防
5.1增加母猪活动量,促进消化。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使形成的粪便利于排出。
5.2 前产后15-10天多投给青绿多汁饲料,产前一周开始减料,不可喂大量浓厚精饲料。
5.3 产前产后7-10 天,饲料中加入2-4%的植物油,增加肠道润滑用;多加入一些麸皮,麸皮中含有丰富的植酸磷,具腹泻作用。防产后便秘,还可加入适量硫酸镁为泻药,内服后离解出不易被肠粘膜吸收的SO42-,由于渗透压作用,使肠腔保持大量激肠壁增强蠕动,软化粪便,促使泻下。
5.4产后喂料时不能一次投大量饲料,应逐渐增加饲喂复正常采食;
5.5改善猪舍环境卫生,在母猪分娩前后,猪圈内温度要适宜,光照要充足,空气要流通,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消毒,垫草要柔软洁净,并做好防寒工作。药物预防,在母猪产后1-2小时及时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长效抗菌素,可有效预防产后几天发热不食型发生
5.6发烧时容易发生便秘。母猪发烧时应及时治疗,快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