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访几个猪场(包括大型规模猪场)都发现了球虫感染的现象,出现球虫后,很多饲养人员辨别不了到底仔猪拉的是黄痢还是球虫型腹泻,滥用抗生素灌服、打针,造成仔猪抗生素中毒,肝肾压力大、泪斑明显增多、皮毛粗乱、消瘦不长肉。灌服抗生素和肌注抗生素对球虫病起不了多大作用,还会导致仔猪肠绒毛严重受损,对仔猪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仔猪球虫病是由等孢球虫或某些艾美耳球虫寄生于仔猪的空肠或回肠等小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原虫病。多发于出生后7-20日龄,以7-14日龄常见。此阶段,也正是仔猪白痢的易感期。所以猪友们发现猪拉稀,治疗时往往顾此失彼。导致仔猪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甚至还怀疑是某种病毒性疾病,花了不少冤枉钱。
为什么球虫病,多发于7日龄之后呢?
因为此病的感染发病周期是6-9天。也就是说,7日龄发病的,在仔猪出生后的第1或第2日龄上,就已经感染了。适宜的温、湿度和易感的猪群,为球虫病的发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产房污染是仔猪感染的主要来源,并可造成在同一产房内的一窝仔猪连续感染。
此病与白痢的最大区别在于:粪便黄褐色、灰褐色或黑色,顺屁股淌,便中带气泡(这些气泡是球虫病破坏了仔猪的肠黏膜,导致部分厌氧菌和其他产气菌大量繁殖所造成)。仔猪脱水明显,整窝仔猪发病率60%-100%,死亡率30%-60%。可以此来与仔猪白痢相区别。
与其说是得了球虫病的仔猪,死于球虫病,不如说是得了球虫病的仔猪死于坏死性肠炎。或者死于两者的共同伤害。因此治疗球虫病时,只治球虫,而不治坏死性肠炎,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在投用球虫药的同时,同时投用地美硝唑。
防控措施
一、母猪分娩栏做高床,保持圈舍干燥,可大大减少球虫病的感染。
二、加强猪群的定期检测和驱虫工作。定期采集母猪粪便,检测球虫卵囊,每年检测2次以上,尤其在7-8月份感染高峰期时必检。抽检密度不低于母猪数的30%,以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便于猪场驱虫时参考。若发现母猪感染球虫,则应在产仔前用抗球虫药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新生仔猪感染本病。
三、在仔猪出生后3、5天,用抗球虫药(銶力清)每次每头口服2ml銶力清稀释液(1ml球力清+5ml水),有很好的效果。
四、治疗:上午口服銶力清(稀释液)2-3ml,下午用衡四黄、衡地美各2g兑水20ml,每头灌服2ml,连用3天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