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仔猪渗出性皮炎,
传染性高,死亡率大,
给猪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从“好兽医在线”平台处理的一个发病猪场,
成功控制的案例切入,为大家解惑答疑。
发病情况:
近期,某猪场的产子舍、保育舍猪群30%出现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死亡率15% 淘汰率8%左右。经询问饲养人员描述得知,很早以前就发生了此类情况,几乎每个批次的猪群都要发生,也曾经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明显,大部分发病猪,只有全部淘汰,耐过的一部分猪也不在生长或者生长极其缓慢。
临床症状:
病猪初期体表发红,随后一段时间开始分泌出油脂样粘液,呈现黄脂色或棕红色,尤其以腋下、肋部、脸颊较为严重,3-5天后蔓延到全身的各个部位,患猪背毛粗乱、精神沉郁、堆压在一起,发病严重或者继发某些其他疾病的仔猪,表现脱水、败血症常常在短时间内死去,轻度感染的仔猪,皮肤分泌物与空气的粉尘和表皮脱落的坏死组织形成了黑色的结痂,覆盖在患猪的口、鼻梁、脸颊、腋下、后背、四肢等全身各个部位,个别猪只出现四肢关节肿大、跛行、空嚼、磨牙、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症状。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脱水、外周淋巴结水肿,有的病猪出现心包炎、胸膜炎和腹膜炎,肝脏土黄色,质地易碎,肠道空虚,脾脏和肾脏轻微肿大,个别猪只出现化脓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关节液混浊,带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分析疾病诱因:
a.经询问得知:本厂母猪8个月未驱虫,仔猪从未驱虫,所有母猪的疥螨临床表现严重,导致猪群的免疫屏障受到破坏,造成猪只的免疫力下降,使葡萄球菌有机可乘,引起渗出性皮炎。
b. 母猪在妊娠舍转入产房待产时,没有清洗体表和常规消毒的过程,这样母猪就会把大量病菌从妊娠舍带入产子舍,给后天的仔猪发病埋下伏笔。
c. 仔猪在出生后断脐、断尾、断牙的器械没有严格消毒,接种防疫、保健治疗也未能达到每头猪一个针头的标准,这样就给猪群感染疾病、传播疾病带来了帮助,引起渗出性皮炎、绿脓杆菌、链球菌、附红体等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大。
d. 仔猪在圈舍内尤其是转群期间,互相争斗过程中的撕咬,造成表层皮肤的破坏,受伤的耳部、脸颊等部位是葡萄球菌入侵的门户,所以,在保育舍发现病猪的数量居多。
e. 猪舍消毒没有正规方案实施,消毒工作是一个无形的过程,很大一部分人员认为眼观达到过的去水平就认为可以了,殊不知,消毒药物的浓度配比,每平方米使用的消毒剂量应该是多少,都大大影响了消毒效果。所以很多防疫员盲目的工作,眼观合格就成了他们的心态。
治疗:
由于体表葡萄球菌容易耐药,所以要轮换使用抗生素,最好做药敏试验。可以用碘制剂消毒液温水清洗仔猪,干后红霉素软膏涂抹全身,注射头孢。本次对发病猪群使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投水饮用,同时配合磺胺类药物、维生素C注射治疗,脱水猪只给予口服补液盐。体表使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每天2次,连续一周。环境使用常规消毒药物,经过治疗,发病猪只基本稳定,死亡率从15%降低到5% ,病猪身上痂皮逐渐脱落,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增加。
小编提醒:
仔猪渗出性皮炎传染性及死亡率高;
一般为散发,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治疗过程一定要坚持在一周以上。
预防:
①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猪群的驱虫做详细记录,种猪每年驱虫3次,商品猪在保育阶段驱虫一次,可以使用伊维菌素每吨饲料添加500克,连续投喂7天。不但可以驱除体内外部分寄生虫,还可以间接提高猪群免疫力。
② 搞好母猪全程的卫生工作,尤其以产房阶段尤为主要,清水洗澡、常规消毒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使母猪干干净净进入产子舍,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还可以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生率。
③ 临产母猪用0.1‰高锰酸钾擦洗外阴部及乳房,仔猪出生后断牙、断尾的工具一定要用消毒水浸泡,牙、尾、脐带部位可以涂抹“密斯陀”帮助仔猪加速干燥以及杀菌。保健使用的针头必须做到每头猪一个针头的制度。
④消毒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毒工作一定要做的彻底。不当的增减消毒水剂量来调节消毒药物的浓度,这样会大大降低消毒药物的灭菌效果,所以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做到准确调配。正常调配好的消毒药物每平方米的使用量是300ML左右,只有熟悉的掌握消毒工作,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消毒药物,才能保证消毒工作真正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