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养猪业大量向欧美国家引种,高生长性能的基因和迅速扩展的规模化却始终没法克服一些养殖难题,肢蹄病就是其中一种。尤其是在营养、环境方面要求更为严格的丹系猪,着实要在"屹立不倒"方面费点力气。
猪群肢蹄病是猪场效益的一道硬伤,从外观上看,肢蹄病会使猪步态不稳、肌肉颤抖、卧地不起、无法正常采食、驱赶时尖叫。然而针对不同群体的猪实质伤害各不相同,公猪而言会因无法承受自身体重导致配种困难、性欲下降,母猪则会产子困难、产后无乳,而肉猪有可能因采食量降低而延长上市时间,造成隐性损失。
早在2009年底,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林映才就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就提出"裂蹄可以使种猪淘汰率增加20%",根据资料,美国种猪也有25%-34%的淘汰率源于裂蹄。在这种情况下,裂蹄缘由备受关注,不少专家把原因最终归结到营养层面。
那么,对于当前引种新秀丹系种猪而言,裂蹄的根源是营养,是栏舍,还是其他?这个问题叩问着行业的每一个人。
有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与丹系猪原产欧洲,习惯小麦型饲料,东游中国之后却需适应玉米豆粕型饲料的现象有关。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院长冯定远教授认为关系不大,"就日粮而言,通过配方的调整,小麦型和玉米豆粕型现在可以做到差别不大,最多就是玉米含油多,所以吃玉米的猪会比吃小麦的猪肉质松弛一些。肢蹄病在营(南方农村报 农财报典 新牧网)养上最主要是生物素、维生素缺乏,氨基酸不平衡;此外,丹系猪的裂蹄还与体重、地板结构有关。
"前丹育国际(中国)首席代表王余平先生也对农财宝典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介绍了之前去丹麦协助引种的过程中,也有看到丹麦的猪受着肢蹄病的困扰。"这跟微量元素生物素等多种营养缺乏或者不均衡有关,而且这是所有改良品种的通病,即使以'健壮'著称的美系猪也是如此。"除了营养不均衡,王余平认为因饲料原料处理方面导致的"霉菌毒素"问题也是罪魁祸首(破坏营养成分、导致营养流失等)。"全价料、教槽料的储存时间跟霉菌毒素的量呈正比,饲料企业出于运输、存储成本考虑,猪场的一批料要使用一周到半个月才运下一批,在这段时间,一遇高温高湿环境,霉菌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王余平介绍说丹麦养猪会把自动送料管道和猪场的整体规划一起考虑,以达到最经济的运输成本,便于猪场中的饲料厂只生产当天需要的饲料,然后输送到猪舍饲喂,避免储存变质的情况。
在采访过程中,有养殖户称考虑过用小麦型饲料,但由于小麦采购量低的原因,现在用小麦替代玉米的比较少,转用成本较高。不过自2006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甚至小麦与玉米的价格形成"倒挂"现象,导致饲料厂和猪场的成本随之走高,不少养殖户表示相信小麦替代玉米会逐渐打开市场。
丹系猪裂蹄防治:1、选育:在选育阶段选取肢蹄结实的个体,淘汰肢蹄过于纤细个体;2、营养:根据猪群情况补充生物素、锌、铜、硒、锰、钙磷等;3、栏舍:圈面光滑度、斜度适中(可选环氧树脂漏缝地板),水泥地面可铺干草和细沙,多清洗消毒以去除碱性、腐蚀性;4、运动:保证种猪一定的运动量,接受阳光照晒,帮助病猪站立、活动;5、防止干燥:检查猪蹄壳过于干燥时,可涂抹植物油、凡士林、鱼肝油,在饲料中增加1%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