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通常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虽然天气已经转凉了,并在向寒凉发展,但是养殖场主和饲养管理员的惯性思维,“本能”的降低了畜禽舍内的通风、清理、冲洗等频率。这便使得畜禽舍内的各种污染指数不同程度升高(见下表),特别是氨气的指数,不冲洗污染体的表面,是根本降不下来的。
表:这种污染指数的猪场发生呼吸道病是早晚的事
污染指标
发病猪舍(平均)
参数
结果
舍内地面
有积水
干燥不积水
不达标
舍内温度
19-22℃
25℃
不达标
舍内湿度
70%
60%
不达标
开启前后
窗的通风
0米/s
1.2-1.5m/s
不达标
舍内光照
20LXS
50 LXS
不达标
二氧化碳
1400ppm
650ppm
不达标
氨气浓度
30ppm
0~10ppm
不达标
硫化氢
3ppm
0ppm
不达标
PM2.5
140ppm
70-100ppm
不达标
饮水硬度
260ppm
100-190ppm
不达标
电解水质
重金属未见异常
无重金属污染
合格
水质安全
蔚蓝色,轻度水污染
洁净,无污染
不达标
新玉米
湿度15%,轻微霉变
干燥,无霉变
不达标
如此,在这种污染指数普遍超标的养殖环境中,受刺激的是猪的扁桃体,免疫力低的个体猪的扁桃体充血、发生咽炎,致使猪呼吸道疾病开发生、发展,乃至扩展到全群和临近猪舍。
其次是,饲料使用的新玉米二次成熟期未过,霉菌便在这个非常适宜的季节(温湿度),快速、大量繁殖致使玉米发霉,猪吃了这种霉菌污染的饲料就会诱发呼噜、咳喘、腹泻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再次就是,当前环境的昼夜温度差逐渐加大(>10℃),特别是仔猪胃部食糜中的胃胰蛋白酶不能有效进行生物化合反应,从而导致畜禽消化不良的发生。
所以,根据发现的这些问题,对近期畜禽养殖管理方面的建议如下。
第一,基层养殖者必须有全群管理意识。可以针对性的应用一些功能性的中药添加剂,净化猪群血液原虫以维持大群的健康和稳定。特别是预防每年都防不胜防的秋老虎变化。
第二,畜禽发病的前兆多表现食欲减退。一旦发现畜禽减料,就说明体液失去了平衡,并依靠自身其胃动力恢复困难。使用一些补充体液方面的补液盐。
第三,对那些部分发热的猪,早期使用解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并平衡体液为主要治疗原则。若是遇见高烧、高死亡率,则绝大部分是细菌感染,就用一些高效的速效杀菌药,如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不要轻易思考其他因素。
一例育肥猪场的呼吸道病治疗医案
最近接到一个猪场病例,1000头育肥猪场;猪只平均体重60Kg,自由、粉料采食。接诊零星发热40.5±5℃,零星咳嗽不断,部分猪食欲不振,腹式呼吸,俯卧或犬坐姿势。泪癍超过2公分,部分眼睑潮红外翻,有咬架痕迹,部分毛色无光,皮肤消瘦,毛孔橙黄色分泌物。尿黄,粪便成型,色浅黑灰暗黏团装,消化不良。
发病后,即按照呼吸道疾病,用中药和西药治疗了一周。使用了麻杏石甘散、20%氟苯尼考粉、20%替米考星预混剂和3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等,自由采食投药,用药一周有余。用后反弹发热,注射解热药后低温,耳朵,皮肤颜色发绀,每一圈舍都有零星发病,减料30%。后来反而漫延发展,发病率在20%。
实验室血清学抗体检测未见明显漏洞,结合数码全血镜检,血清离心后溶血率在40%轻中度溶血,附着立克次氏体高繁殖,中性粒细胞未见异常,淋巴细胞未见异常增高,未见游离性的立克次氏体,红细胞破损率20%,红细胞色暗,大量叠联,轻度脱水。
综合上述信息后,初步诊断该猪群为继发性附红细胞体病。
治疗方案为,先禁食两天不喂饲料,补充体液。两天后饲喂,料中添加药物(按照正常剂量)。继续补充体液,同时拌料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盐酸伯氨喹啉和消化酶。湿拌饲料、粥样集中一次喂给,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五天以后回访。猪群已经彻底切断传播途径,玉米更换,环境改善。无一病例伤亡,食欲恢复,粪便颜色恢复,精神状态良好,毛色明显泛光。
本病治疗小结。首先,对疾病的诊断,不能根据某种症状轻易下结论;要系统、专业论证主要病因在何处?虽然使用的各种药品都很好,但是请记住:发病期间,猪只不能自由采食。通过大群拌料、自由采食给药,通常是低效或无效的。
没有经验或没有经过实践,找不到特效药是治疗被动的原因之一。不限饲,找不到发病的猪是哪一头不吃料时,那么添加任何药都没有意义。所以说,方法比药物本身更重要。在疾病诊断中,应用相应专业检测仪器采集数据,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因此,在事情搞未搞清楚之前,请不要给猪只乱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