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腹泻的防治
来源: 2017-03-15 14:37:34| 查看:次 1 流行特点及病因分析
仔猪断奶腹泻主要发生于仔猪断奶后1~2周,10天左右达到发病高峰,其发病率、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措施有很大关系,严重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在80%以上,甚至导致全群覆没,一般的经产老母猪带仔发病率高,初产或青年母猪带仔发病率低,断奶早的发病率高,断奶迟的发病率低,使用市售颗粒乳猪料的发病率高,使用自配乳猪料的发病率低。分析其发病原因:①仔猪的胃肠功能不完善,消化机能差,食入饲料不能完全消化,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此为腹泻发生的根本原因。②饲养管理不善。断奶后,仔猪由以母乳为主要营养来源过渡到以饲料为唯一营养来源,采食量必然大幅增加,加重了胃肠负担,进一步促进了腹泻的发生,此为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③消化道疾病,免疫应激等因素也是诱发的重要因素。
由于上述原因,一方面仔猪食入了较多的乳猪料,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泻。腹泻病的发生其本身是不致命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量饲料滞留肠管不能及时排出,使肠内容物发酵变质产生毒素,有毒物质被吸收入体内引起全身中毒症状,饲用市售颗粒乳猪料的发病猪群此情况尤其严重;另一方面,仔猪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衰竭,脱水,加重了病情;随着病程的延长,往往继发其它肠道疾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仔猪断奶腹泻其实质就是仔猪消化不良引起的一种多因素疾病。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急性的呈剧烈水样腹泻,排泻物中夹杂完谷不化,往往突然死亡,有的耳及腹部呈蓝色或蓝紫色,慢性病例病程明显。首先排稀软粪便,体温正常,食欲尚存,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排黄绿色或灰绿色稀粪,病猪精神沉郁,走路摇摆,叫声嘶哑,肌肉震颤,后期病猪营养衰竭、脱水,病猪尸体发绀,肠管以小肠膨气、水肿、充血为主要特征,或小肠充满稀薄的内容物。肠壁变薄,大肠往往排空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 防治措施
由于该病突然发生,迅速死亡,加之发病日龄小,仔猪的抵抗力弱,症状复杂,治疗难度很大,一旦发病,死亡率很高,原则上应立足于防,笔者在多年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1 提早开食开料,充分补料
仔猪5~7日龄时用仔猪料诱食,尽早训练仔猪采食可以训练仔猪消化器官对饲料的适应性,提高消化能力,增强抗病力。断奶前采食量越大,胃肠机能就能充分得到锻炼和适应,断奶后腹泻率、死亡率大大降低。
3.2 适当延长哺乳期
从防治断奶腹泻的角度出发,不提倡早期或超早期断奶,适当延长哺乳期有利仔猪消化器官的锻炼,降低胃肠疾病的发生率,防止断奶腹泻的发生。建议哺乳期应不低于50天。
3.3 适时断奶及适宜的断奶方式
仔猪采食饲料量达到饱食量的80%以上,且猪群中无发病方可断奶,采用渐进式断奶方式,以减少应激,防止诱发该病。
3.4 做好断奶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此为防治该病的重要环节
减少应激:应做到断奶后三不变(环境、饲料、饲喂方式)。避免在防疫、阉割或猪群发病时断奶。
限制饲喂:断奶后仔猪采食量增加,而其消化能力较弱,不能完全适应,引起胃肠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该病,因此应采取限制饲喂方法,具体做法是:每天乳猪料的饲喂量以断奶前每天饲喂量的80%为准,分三顿饲喂,只给充足饮水,不给任何其它饲料,要保证饲喂半小时后饲槽内无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以下药物:每头仔猪每天用乳酶生6片,酵母片6片或用复合VB溶液2毫升饮水,以促进消化,促进肠道正常菌丛的形成。如此连续饲喂一周以上,然后酌情增加饲喂量,其间如出现粪便稀软则全群停食一顿,必要时进行强弱分群,以免个别猪只采食过多,引起腹泻。
添加抗菌药物: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土霉素、氟哌酸等肠道抗菌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腹泻病的发生。
3.5 疫苗预防
母猪产前2~3周,注射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苗,或产后10天,给仔猪注射水肿血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6 加强平时的卫生管理措施
畜舍积粪要及时清除,环境要定期消毒,尤其是经常发病的母猪圈舍。
3.7 药物治疗
应采取以下治疗原则:
及时补液、补充营养;缓解全身中毒症状;抗菌消炎,预防继发感染;清肠制酵。可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VB1、VB12、VC静脉滴注,病猪食欲尚存也可口服补水、补盐,肌注庆大霉素,氨苄青梅素等,使用缓泻剂。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