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内科病 > 正文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新对策

来源: 2016-11-01 14:28:07| 查看:

  随着 业的不断发展,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率30%~80%,死亡率5%~3 0%以上,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诱发猪呼吸道综合征有猪伪狂犬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传染性鼻炎、猪流行性感冒。目前,这些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都有新的特点:①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咳嗽、气喘、流鼻液、呼吸困难,有的抽搐。② 在猪的各个生长阶段,从母猪、哺乳仔猪、培育仔猪、育肥猪都可发生本类疾病。③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候多变的季节多发。④ 流行形势为散发。⑤ 病理变化以气管、肺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变化为特征,轻重程度和范围不同。
 

 

  这些疾病临床表现相似,诊断较困难,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以前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的方法较多,主要是投服抗生素,若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使猪体产生耐药性。目前,为了避免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防控此类疾病又有了新对策,主要采取免疫接种、定期预防投药、加强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猪呼吸道综合征的传播。
 

  1 发病原因 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病原性的
 

  由1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出现呼吸道症状,加重猪只发病。
 

  1.2 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
 

  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把病因的注意力集中在病原学上,特别容易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猪呼吸道疾病可以是原发性的病原体,也可以是继发性的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嗜血杆菌,这两种细菌在健康猪上呼吸道带菌比较普遍,一旦有使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可能引起内源性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另外,猪群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如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在一起,猪舍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消毒卫生差,粪尿没及时清除,猪舍湿度变化大,饲料单一,猪只营养不良以及其他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都可成为猪呼吸道疾病暴发的诱因。
 

  2 临床表现
 

  2.1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病急,传播迅速的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l~20日龄的新生哺乳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升到41~42.5℃,运动不协调,全身发抖,口吐白沫,腹泻,痉挛抽搐,同窝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l 00%,21日龄以上及3~d日龄幼猪患本病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状如狂犬病,但不攻击人畜,出现神经症状,唇肌、耳肌及四肢肌肉麻痹,不能吞咽,声音嘶哑或发出尖叫声,一般于发病后4~6 d死亡。4个月以上的育成猪发生本病时,仅见打喷嚏、咳嗽及体温升高等症状,不采用药物治疗,一般经过1~5d能自愈,公猪可引起睾丸鞘膜炎,母猪患本病时,伴发便秘、食欲减退、眼睑水肿,呼吸困难;自愈后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2.2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传播迅速,危害广泛。公猪表现厌食、精神差、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母猪表现为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情期延长,甚至不发情;妊娠母猪发生于早产、后期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等,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几天内死亡。断奶前后的仔猪最易感染,感染后体温升高40℃以上,呼吸严重困难,呈腹式呼吸,眼球突出、眼睑发青,耳尖边缘呈紫色,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有些仔猪呈“八字形”呆立,鼻有分泌物渐进性消瘦,少部分仔猪皮肤发紫,死亡率高达40%~100%。育肥猪感染后表现轻度的症状。少数病例表现为咳嗽,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一过性深色的斑块,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2.3 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肺疫
 

  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喘、呼吸困难,流行方式为地方流行和散发。
 

  2.4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I相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鼻腔内感染症,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上表现打喷嚏、咳嗽,呼吸有鼾声,鼻腔流出透明、粘性甚至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鼻孔发痒,摇头不定,用鼻拱地或用前肢抓鼻孔,或在硬物上摩擦。后期鼻镜周围的皮肤发生皱褶,鼻甲骨萎缩,鼻腔弯向一侧,两侧鼻孔大小不一。
 

  2.5 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高,几乎达到100%,但死亡率低,一般只有2%~3%。临床表现体温升高41~42.5℃,呼吸困难,呼吸和心率加快,严重的气喘,呈腹式呼吸;食欲废绝,四肢乏力,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眼角有眼屎;阵发性咳嗽,打喷嚏;粪便干燥,尿少发黄。
 

  3 病理变化
 

  3.1 猪伪狂犬病
 

  肺部暗红色;胃底部黏膜有炎症;脾脏肿胀、充血、出血;肝暗紫色,胆囊肿大1~2倍;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脑膜充血水肿。
 

  3.2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可见下颌、颈、腋下、眼结膜及后肢内侧水肿;胸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包积液,心肌变软。
 

  3.3 猪气喘病
 

  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实变,
 

  3.4 传染性胸膜肺炎
 

  剖检变化可见皮肤、粘膜发紫,胸腔内有纤维渗出物,血液暗红色,凝固不全,肺肿胀,切面多汁,气管与支气管充满粉红色泡沫。
 

  3.5 猪肺疫
 

  肺呈纤维素性肺炎变化,切面呈大理石样。间质性肺炎;脾呈紫色,脾头肿大,切面增生。
 

  3.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尸体剖检可见鼻甲骨萎缩,鼻甲骨与鼻中隔失去原形,有的完全消失。
 

  3.7 猪流行性感冒
 

  肉眼可见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出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粘液;肺呈紫红色似鲜牛肉样,肺膨胀不全,塌陷,其周围肺组织呈气肿和苍白色,界限分明,常为两侧性不规则的对称。颁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充血、水肿。脾轻度肿大。胃肠道粘膜有卡他性炎症。
 

  4 防控措施
 

  猪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应综合考虑。猪场一旦发生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传染病对猪场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造成毁灭性打击。若发生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本猪场的猪群质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同时大量使用疫苗和药物预防,增加开支,使猪场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关键是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严格消毒制度。引种时要遵照严格的检疫程序,从非疫区引入。只有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才能减少损失,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4.1 猪伪狂犬病
 

  4.1.1疫苗预防:目前在疫区及受威胁区,使用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紧急接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暴发和流行,使用时每瓶疫苗用生理盐水40ml稀释,肌肉注射,乳猪每头0.5ml,断乳仔猪每头1m1,成年猪每头2ml。生产母猪于每次配种前接种为宜,其所产仔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不接种疫苗,但待断奶后仔猪需再次接种,每头lml。
 

  4.1.2坚持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防止伪狂犬病传入的关键性措施。必要引种时,则到无疫区引种选购,严格按程序免疫,并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定为阴性后才能进场。
 

  4.1.3消毒灭鼠:消毒用0.2%的复合醛或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猪舍地面和四周墙壁,焚烧原有的垫草,清理粪便。杀灭场内家鼠。
 

  4.1.4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中药制剂配合治疗,也可用磺胺类药和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
 

  4.2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4.2.1疫苗预防:PRRSV活疫苗用于受本病威胁和流行地区,可用作紧急预防接种,将每瓶疫苗用专用稀释液稀释到25m1,在耳后肌肉注射,种猪在配种前每头注射2 ml,育成猪每头2ml,仔猪每头lml,弱毒疫苗在PRRS污染场是可以全群接种的,使PRRS强毒不能再感染易感猪,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
 

  免疫方法:①只对母猪和公猪免疫PRRS灭活苗,②母猪和公猪免疫PRRS灭活苗,共它猪免疫弱毒疫苗;③对于PRRS暴发时采取全群免疫弱毒疫苗。对没有PRRSV的洁净猪场要有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PRRSV抗体监测,坚持自繁自养,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必须引种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隔离、观察、检测,确定为PRRSV阴性时才能进场,本场的公母猪应进行PRRS灭活疫苗免疫。
 

  4.2.2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用安乃近或安痛定控制体温升高;用磺胺类药物和恩诺沙星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用硫酸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消除肺部炎症,解除呼吸困难。
 

  4.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和猪气喘病
 

  4.3.1疫苗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肺疫都可以用疫苗预防。
 

  4.3.2坚持自繁自养,外购种猪要严格检疫,有严格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
 

  4.3.3隔离治疗,猪气喘病用猪喘平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用“加康”拌料;猪肺疫用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交替使用。健康猪群饲料中添加“加康”或环丙沙星,饮水中加入“安泰”。
 

  4.4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4.4.1疫苗预防: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油佐剂二联灭活苗颈部皮下注射。母猪产前4周接种2ml;后备母猪接种lml;仔猪出生后1周龄接种0.2ml(未经本疫苗免疫的母猪所生),4周龄接种0.5m1,8周龄时接种0.5ml;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每头每次接种2ml。
 

  4.4.2该病虽然死亡率低,但传染性高,如果一个猪场发现此病,整个猪场的猪群质量下降,出栏率低,经济损失巨大。因此猪场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消毒,密切观察猪群,若有可疑病猪要立即隔离。引种时一定要从未发生过本病的猪场引入。
 

  4.4.3猪群用阿散酸(对氨基苯砷酸)拌料,每千克饲料拌入80mg,现配现用,3次/日,连用5~7d。病猪肌肉注射头孢拉定或林可霉素,2次/日,连用5~7d。
 

  4.5 猪流行性感冒
 

  4.5.1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产房和仔猪保育舍要注意保温、防寒,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这是预防猪流行性感冒|的关键。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
 

  4.5.2加强消毒。为防止本病的发生和蔓延扩大,必须加强消毒。用l0%~20%石灰乳粉刷圈舍的墙壁,食槽及其他用具用0.2%~0.5%“复合醛”洗涮。
 

  4.5.3对症治疗。为了缓解症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体温升高的猪只用安痛定或安乃近解热镇痛;病毒灵、氨苄青霉素和链霉素肌肉注射,2次/日,连用5~7d,饮水或饲料中拌入腾骏药业的“安泰”1500克/吨。
 

  5 防控的新对策
 

  5.1 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呼吸道综合征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此类疾病的首要任务,单凭现场的了解情况、观察症状、剖检病猪作出判断是十分不可靠的,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特点、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当前要特别强调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才能做出最后确诊。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5.2 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在猪呼吸道疾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生物安全体系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预防病原微生物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建立起防制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提高肉品质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猪呼吸道综合征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5.3 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猪群必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的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供给营养全价、均衡的饲料,以保证猪只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至少做到产房和保育2个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子代间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机会。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5.4 做好预防免疫接种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的日龄、母源抗体水平而定,并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重视疫苗的保存、运输、疫苗的稀释,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减少损失。
 

  5.5 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针对目前呼吸道综合症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素和剂量的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4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5.6 做好 的预防和净化
 

  呼吸道综合征是对所有养猪场威胁很大的传染病,使用优质高效的疫苗、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对猪群隐性携带强毒的检测和淘汰,以及做好消毒工作等应是防控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呼吸道 综合症 对策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