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巴贝氏虫病又称猪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病猪以发热、厌食、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类似于猪附红细胞体病。
一、病原
本病病原是巴贝斯虫,主要是猪柏氏巴贝斯虫(Babesia perroncitoi)和陶氏巴贝斯虫(Babesia trautmanni)种,此虫主要寄生在猪红细胞内,在红细胞内增殖破坏红细胞并释放毒素。
二、流行特点
本病发生于各年龄的猪,体重30~75 kg的猪及哺乳仔猪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呈慢性经过;本病主要发生在5-11月份,7-9月份是发病高潮期;吸血昆虫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巴贝斯虫也可经胎盘传播。
三、临床症状
急性和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下降、逐渐消瘦、皮肤苍白、粪干硬、尿液初期呈黄色,后期呈茶水样。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有的猪呕吐,呕吐物呈黄色;用多种抗菌药治疗无效;发病率8%~60%,死亡率3%~5%。
慢性型多见于妊娠母猪,表现为厌食(特别是临产前),皮肤苍白呈贫血状,毛孔处积有黄色或红褐色汗渍,时有呕吐,呕吐物呈黄色,尿液黄色或茶水样。
四、剖检变化
早期病猪,剖检可见淋巴结水肿,脾肿胀,尿液黄色;病程长的病死猪,剖检可见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血液稀薄,肌肉苍白,淋巴结水肿,肺水肿,心肌松软,肝呈土黄色且肿胀,胆囊充盈,内充满黏稠胆汁,肾脏色淡呈黄色斑驳状,膀胱积尿,尿色黄或呈茶水样。最明显的变化是脾呈紫黑色、肿胀,约为正常的2~3倍。
五、实验室检验
按常规对血、肝、脾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未培养出可疑细菌。采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见红细胞内有蓝紫色虫体,呈环形、杆状、半月状,有的呈梨籽形,虫体数量1~8个不等。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巴贝斯虫病。
六、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将发病猪与临床健康猪隔离;加强猪舍与周围环境消毒。
治疗巴贝斯虫病的药物有贝尼尔、伯氨喹啉、青蒿琥酯、蒿甲醚、咪唑苯脲等,用贝尼尔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价格便宜,按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次即可收到很好疗效。建议对发病率高的猪群采用群体治疗,发病率低的猪场采用个别治疗。对于怀孕母猪,最好在注射贝尼尔前10 min先注射阿托品,以预防贝尼尔的不良反应。
做好猪外寄生虫的防治工作,每周用1%敌百虫喷洒以消灭体外寄生虫。
动物感染巴贝斯虫后,机体多处于带虫状态,若遇转群、运输、天气炎热、母猪分娩等应激因素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血液中的虫体会大量繁殖,导致发病。因此建议养猪场在平时做好检测工作,对巴贝斯虫阳性猪场,建议定期采用药物进行预防,平时应做好灭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