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姜片吸虫病(Fasciolopsiosis)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引起的。这种吸虫除感染猪外,尚可寄生于人,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比较普遍,如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病 原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是一种大型吸虫,外观似姜片,长24~75mm,宽8~20mm。新鲜时呈暗红色,相当肥厚。前端有一较小的口吸盘,紧靠它的后方是一个较大的腹吸盘。睾丸2个,呈树枝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半部。子宫位于虫体的前半部,子宫和睾丸之间为一个多分支的卵巢,偏于虫体中部而稍偏后方。发达的卵黄腺位于虫体两侧。虫卵呈灰白色或黄褐色,卵圆形,卵内除胚细胞外,充满着卵黄细胞,有卵盖,其大小为130~150µm×85~97µm。
成虫在猪或人的小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约经2~4周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钻人扁卷螺体内,脱去纤毛,变为胞蚴。经13天形成第一代雷蚴,再经20多天后形成第二代雷蚴,30多天后形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附在荸荠、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上,变为囊蚴。以后随水生植物被猪生吃后,囊蚴进入消化道,包囊被消化溶解,幼虫随即在小肠内(特别是十二指肠)发育为成虫。自终末宿主感染囊蚴至虫卵从猪的大便排出,共需3个月。虫体在猪体内的寿命为12~13个月。
流行病学
人姜片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很广,多达19个省、市、自治区。而猪姜片吸虫病的流行地区比人姜片吸虫病的流行地区更广。流行区大多呈小面积点状分布。
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科中的一些小扁卷螺。在我国,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有尖口圆扁螺、大脐圆扁螺、半球多脉扁螺和凸旋螺,其中以尖口圆扁螺和半球多脉扁螺分布较广,且感染率也较其他两种扁卷螺为高。它们均孳生于有水生植物的池塘内,且适应性强,分布广,栖息于静水塘中,很少生活在流水和深水中。
姜片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病人。凡是以猪粪或人粪当作主要肥料给水生植物施肥,以水生植物直接给猪生吃,池塘内有扁卷螺孳生,并有带虫的猪和人之处,本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用水生植物喂猪,尤其是儿童又习惯生食菱角和荸荠,因而流行较为普遍,在流行病区人及猪也可因饮水而引发感染。近年来由于养殖状况以及人们经济和卫生条件的大为改善,本病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本病常于每年的5~7月份开始流行,6~9月份达到高峰,5~10 月份是姜片吸虫病的流行季节。猪只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幼猪,仔猪断奶后1~2个月即可发生感染,以5~8月龄感染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
临床症状
寄生数量少时不显症状。虫体多时造成肠管堵塞、腹痛、下痢、腹胀和食欲不振。后期可见贫血、水肿和发育障碍。该病对人的危害比较严重(尤其是儿童),严重感染时可发生死亡。
诊断鉴别
当地流行情况和疾病症状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最后确诊需用反复沉淀法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防治措施
(一)治疗 可采用下列药物驱虫:
(1)硫双二氯酚 每千克体重60~70mg,混入少量精料中喂服,安全有效。
(2)硝硫氰胺 每千克体重3~6mg,一次拌料喂服。
(3)吡喹酮 每千克体重5mg拌料喂服,驱虫效果好。
(4)敌百虫 每千克体重l00mg,大猪总量不超过8g。口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又能驱除蛔虫和鞭虫。通常认为,敌百虫一类有机磷制剂,只对线虫有效。敌百虫之所以能驱除姜片吸虫,可能是由于敌百虫能促使肠管剧烈蠕动,使姜片吸虫附着不住肠壁而被排出。
(二)预防
(1)病猪的粪便应堆积发酵,杀灭虫卵,断绝传染源。
(2)定期驱虫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因每年在当地气温达到27~32℃以上后2个月左右即为感染季节。这时,如果猪遭到感染,需再经3个月,幼虫才能发育为成虫,此时(秋末)驱虫最为适宜。
(3)可在种植水生饲草的池塘选用0.1%的生石灰、2~l0mg/L浓度的硫酸铜,0.01%茶子饼灭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