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寄生虫病 > 正文

猪旋毛虫病

来源:未知 2013-12-02 14:32:50| 查看:

中国养猪网讯:

  概 述
 

  猪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虫引起的。旋毛虫的幼虫阶段寄生于猪、人、鼠、犬等的肌肉纤维内,成虫阶段寄生于猪、人、鼠、犬等的小肠中。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除人、猪、鼠、犬受感染外,猫、兔和狼等均可被感染,而带有旋毛虫的猪肉又是人旋毛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因此,猪肉的旋毛虫检查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但由于贸易活动的频增和肉品检验管理的疏漏,本病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病 原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是一种很小的线虫,雄虫长1.4~1.6mm,雌虫长3~4mm。虫体前半部较细,后半部较粗。寄生于肌肉纤维中(主要是在膈肌、舌肌、眼肌和肋间肌)的幼虫,可长达0.4~0.6mm,每个包囊内含1~2条幼虫。成虫寄生于小肠,故通常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故称肌旋毛虫。
 

  猪感染本病是由于吃人带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残渣,以及带有旋毛虫包囊的鼠粪或鼠尸。幼虫进入猪小肠后经2天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成虫交配后,雌虫向肠壁的淋巴间隙中产出大量的幼虫(每条雌虫可产1500条)。进入淋巴系统的幼虫,尔后随血流进入周身横纹肌内,并在肌纤维膜下逐渐蜷曲,7~8周后形成包囊。包囊在6~9个月后开始钙化,但幼虫仍保持生命力。据报道,在猪体可保持生活力达11年,此幼虫即成为人(或其他动物)的感染来源。它们也是先在人(或其他动物)的小肠中发育为成虫,尔后所产幼虫即寄生于人(或其他动物)的肌纤维内。据报告,幼虫在人的肌纤维内保持生命力可达25~31年之久。
 

  流行病学
 

  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犬、猫、鼠、熊、狐、狼、貂和黄鼠狼等120多种哺乳动物,甚至连不吃肉的鲸也能感染旋毛虫。许多昆虫(如蝇蛆和步行虫)也能吞食动物尸体内的旋毛虫包囊,并能使包囊的感染力保持6~8天,因而也能成为易感动物的感染源。据动物试验证明,从粪便中排出未被彻底消化的肌纤维,其中含有幼虫包囊,食人宿主粪便中的旋毛虫幼虫,也可引起感染。粪便感染的方式以宿主感染后4h所排粪便的感染力最强,经24h后粪便感染的机会则相当小。人群中也有发生这种传播方式的可能性。
 

  肌肉中包囊幼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20℃时可保持生命力57天;在腐败的肉里或尸体内可存活100天以上;盐渍或烟熏不能杀死肌肉深层的幼虫。腐败的动物尸体内因可长时间保存旋毛虫的感染力,往往成为其他动物的感染源。
 

  据调查,鼠旋毛虫的感染率较高,猪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来源是吞食老鼠。另外废肉水、生肉屑和其他动物尸体亦可能是猪感染旋毛虫的来源。犬的活动范围更广,可以吃到多种动物的尸体,因而其旋毛虫的感染率远远大于猪。人感染旋毛虫病主要是嗜食生肉或肉品烹调不当,误食含有活的旋毛虫包囊而致。
 

  临床症状
 

  猪和犬对旋毛虫有较强的耐受力,在临诊上几乎无任何可见的症状。据试验,一个人按每千克体重吞食5条旋毛虫即可致死,而猪要10条以上。猪感染时,肠型期对胃肠道的影响极小,常常不显临诊症状。肌型期导致的病变在肌肉,可见肌细胞横纹消失、萎缩和有纤维增生等。
 

  但当人感染大量旋毛虫时,则可出现严重的症状,肠型期主要表现为肠炎,有时可出现带血的腹泻,其病变为炎症、黏膜增厚、水肿、黏液增多和淤血性出血,少见溃疡。感染后15天左右,幼虫进入肌肉,出现肌型期症状,其发病特征为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食欲不振、显著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因呼吸肌麻痹、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作用而引起死亡。
 

  病理变化
 

  猪感染时,肠型期对胃肠道的影响极小,常常不显临诊症状。肌型期导致的病变在肌肉,可见肌细胞横纹消失、萎缩和有纤维增生等。
 

  诊断鉴别
 

  生前诊断困难,猪旋毛虫病常在屠宰后检出,常用的方法为:
 

  (1)常用压片法检查猪肉内的旋毛虫。一般先用肉眼观察,当发现在膈肌纤维(膈肌脚是旋毛虫幼虫寄生最多的地方)间有细小的白点时,再取样做压片镜检。方法是从肉样上剪下麦粒大的肉片24块,摊平在载玻片上,排成两行,用另一载玻片压上,两端用橡皮筋缚紧,置低倍镜下检查,观察肌纤维间有无旋毛虫幼虫的包囊。
 

  (2)消化法:取肉样,用搅肉机搅碎,加人工胃液消化,使幼虫从肌纤维间分离出来,然后镜检。此法可用于轻度感染的病例,操作较复杂,但检出率高。具体操作如下:每克肉加入60mL水、0.5g胃蛋白酶、0.7mL浓盐酸,混匀,37℃下消化0.5~1h后,分离沉渣中的幼虫镜检。
 

  (3)免疫学诊断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间接血凝试验(IHA)等方法,可用于生前诊断。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3%~96%;IFAT法可达90.47%。
 

  防治措施
 

  (一)治疗 由于本病生前诊断困难,故治疗的方法研究甚少。可试用下列药物治疗:
 

  (1)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200mg,1次或分3次肌注;拌饲以每吨饲料300g,连用10天可杀死全部肌幼虫。
 

  (2)甲苯咪唑 每千克体重50mg喂服。
 

  (3)氟苯咪唑 以每吨饲料1259拌饲。
 

  (4)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 按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或喂服。
 

  (二)预防 (1)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工作。如在24块肉片中发现包囊或钙化的包囊不超过5个,猪肉和心脏需经高温处理(切成小块煮沸2.5h)后方可食用;超过5个包囊,则应全部销毁或作工业原料。(2)改善环境卫生,提倡养猪有圈,实行厩外积肥,扑灭鼠类;取消连茅圈,不用生的废肉屑喂猪,以杜绝感染来源。(3)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猪、犬等动物的生肉。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