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环境管理:保温、消毒、卫生
PEDV本身是一个在低温条件下活力更强的病原,温度越低其保持感染力的能力越强,高温下活力则变弱的。在40℃可保存较长时间,在65℃以上则失去感染力,如果环境温度超过20℃则较难形成大流行。
因此对环境温度的控制将可以减少腹泻的发生,齐鲁动保猪疫苗产品技术总监李相钊认为,当前猪场一直未处理好一对矛盾——即产房大环境温度和刚出生一周仔猪适应温度之间的差异。因为对生产母猪而言最适宜的温度是13-19℃,温度高于26℃母猪会有较大应激,而初生仔猪所适宜温度却在33℃左右,如果母猪生产时饲养员出现疏漏未能将小猪及时转移到保温箱,则小猪易寒冷受凉诱发腹泻。
因此李相钊建议产房大环境温度维持24℃左右,湿度降低在50%-60%,保温箱局部温度保持在33-34℃。同时,应及时为初生仔猪清除黏液、剪断脐带,让初生小猪顺利吃上初乳,防止“饥寒交迫”。
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更加精细,才能避免环境中病毒和细菌有可乘之机。
除了温度和湿度,做好清粪和消毒,减少环境中病毒载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重中之重。粪便中存留有大量病原,应及时清粪清除病原,减少猪只和病原的接触。
同时做好环境消毒,李相钊告诉养殖户,PEDV是通过消毒比较容易杀灭的病原,对氯仿、乙醚都很敏感。消毒之后还要有一个干燥过程,如果是空舍消毒,在消毒时把温度上调,对杀灭腹泻病毒也很有帮助。
后备母猪驯化:常规与多发场
对母猪的驯化主要体现在后备母猪上,因为PEDV的流行主要是接触传播,而新引种进群的后备母猪是是引起猪群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会引起PEDV的波动,打破场内平衡状态。
对于疫情相对稳定的猪场,采用常规2次驯化法:
一是,引进后备猪与猪场内猪粪便、病料接触驯化,该方法可能会出现风险,造成群体发病。
二是使用商品化疫苗免疫2次。李相钊认为活疫苗本身是弱毒,接触不会引起发病,且能够产生针对PEDV的黏膜免疫抗体,在配种之前30天完成2次免疫,间隔3周。
对于感染压力较大、场内正在发病的猪场采用3次驯化法:
第一次普免驯化,预留后备母猪在50-60公斤时,使用活苗驯化一次1头份,3周后再免疫1头份。(也可以用强毒驯化,但采用感染病料驯化,必须严格控制外源病毒)
第二次混群驯化,后备母猪在首次配种后,进入妊娠母猪舍与经产母猪混群饲养1周,后再免疫1头份。
第三次跟胎驯化,分娩前40天,免疫活疫苗1头份(也可与灭活苗同步使用),分娩前20天,活苗免疫1头份。
普通猪群普免与跟胎免因场而异
最后,除了前文所述的后备母猪一定要在配种前完成至少2次免疫外,猪场还要对生产母猪群体做好免疫。生产母猪是猪场与仔猪腹泻最直接相关的群体,做好生产母猪群的免疫,提高母源抗体水平才能为仔猪提供最直接的保护,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最后一关。
李相钊建议,在疫情相对平稳的猪场,经产母猪可采取常规免疫方法,在产前40、20天分别免疫1头份,有养种公猪的猪场,种公猪一年免疫2次。
在使用常规免疫法后腹泻仍然持续发生,比例较大、年年有小流行的感染压力大的猪场,除了以上常规免疫外,还可以考虑对仔猪进行免疫,可以在仔猪1-3日龄免疫0.5头份。
此外入秋后对生产母猪群进行1次普免,北方9月份、南方10月份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