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猪瘟在我国虽然没有大爆发,但是由于分布很广,且现在养殖的密度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很严重。总结起来就是:流行范围广、散发流行、发病年龄逐渐偏小,成年猪带毒现象严重,表现出非典型、繁殖障碍型、持续感染情况。所以,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复习如何避免遭受“猪瘟+蓝耳混感”的打击,保住效益。
一、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
母猪晚期流产(105~107天)、产死胎、木乃伊胎(50%~70%)、产弱仔,影响母猪发情;
仔猪出现呼吸困难及断奶前后腹泻、急性死亡等症状,断奶前后仔猪死亡率可达8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
慢性或亚临床持续性感染
早期母猪厌食、早产(一般是预产期前2~7天早产),产生大量的弱仔和木乃伊,弱仔猪基本上很难饲养成活。母猪主要是妊娠后期流产,一般是一过性流产,4~8周恢复正常。
1、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病猪全身潮红,体温升至40-41.5℃,食欲减退,有的腹泻,呼吸困难,部分猪只发生死亡。
3、随着病程的发展,耳、胸、腹、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变紫,有的耳部变成蓝紫色。
二、病理检查剖检病猪结果
1、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
2、膀胱积尿,黏膜出血。
3、肾脏质脆、被膜易剥离,表面散布针尖样出血点,切面出血。
4、胃底部黏膜出血。
5、肝脏瘀血、肿大,脾脏肿大。
6、心外膜、心肌严重出血,心内膜出血。
7、肺充血、水肿,肺小叶间质明显增宽,手感肺脏有捻发音,切面流出许多泡沫样液体,部分区域发生实变。
8、脑膜充血。
三、防控方案
在该病的控制上,应充分认识该病的复杂性和免疫机制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好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和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
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1、每周至少带猪消毒1~2次,消毒前用清水将猪舍冲洗干净,厂区一般每月消毒一次。
3、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转群等阶段适时阶段性的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预防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1、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彻底实现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2、推广“早期隔离断奶”饲养模式。
3、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精细化养猪。
疫苗免疫
1、免疫方案
做好猪瘟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