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强度的工业化生产, 母猪的肢蹄病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了猪场巨大的经济损失,统计数据表明,因蹄病被迫过早淘汰的母猪(1~3胎)占淘汰率的15%~30%,是母猪淘汰的第2大原因。
一、发病原因分析
1、品种方面的原因
在选种的过程中很多人只注重了体型而忽略了肢蹄等指标的选择,怀孕后母猪的肢蹄主要是承载体重,而由于母猪生产力的提高(产仔率高、出生重大、断奶窝重大等),造成母猪体况和健康状况接近临界水平,稍有管理、营养、疾病方面的应激即可造成母猪发生肢蹄病。
2、营养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供需关系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尤其是钙、磷、维生素D、生物素及锌等营养元素的缺乏造成肢蹄病的发生。
供应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原因: 饲料生产厂家原因,如果只按照猪的营养需要设计配方而忽略成本,价格又不适应市场。
如果只按照成本而忽略猪的营养需要,营养又不适应猪场。
在市场上一个既适应猪场又适应饲料厂的母猪专用匹配产品少之又少,因此价格和成本因素也是肢蹄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猪场方面的原因,不管猪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如何统一一个限饲标准(饲喂量和营养标准),缺少了个体的调整,部分猪只过肥或过瘦造成肢蹄病的发生。
3、疾病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口蹄疫、链球菌所致,因此在生产中应关注两个病的免疫与防控。
4、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设备的原因, 由于限位栏和产床的使用, 限制了猪只的活动造成体质下降, 再加上目前产床的质量参差不齐, 造成上产床的母猪肢蹄发生机械性损伤和乳猪因吃奶造成前肢发生严重的损伤。
其次是人为因素,粗暴的对待猪只和转群及上床的过程中造成的损伤, 再就是猪舍设计不合理地面易打滑, 卫生搞得不好粪尿清扫不及时, 造成地面湿滑引起猪只摔倒造成肢蹄损伤。
5、其他方面的原因
主要为气候变化冷应激、遗传缺陷、脚趾大小不一等。
二、综合防治措施
1、选择无肢蹄遗传病的品种
选留后备母猪时要求挑选四肢强壮,高矮、粗细适中, 站立姿势良好的猪只,不用或少用体型大、肢蹄过于纤细的品种, 注意淘汰有蹄裂的后备母猪。
2、优化营养
必须喂给母猪全价营养平衡饲料,保证饲料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物素的供给量。
适当的钙、磷比例,微量元素的补充等,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B,并经常给猪喂些晒干苜蓿、紫云英、大豆叶粉等,以防止维生素D 缺乏症的发生;在母猪料中添加1-2%的“牲命1号”,做好母猪保健。
3、加强运动
运动是预防母猪肢蹄病的主要措施。规模化猪场实行定位栏、高床饲养方式,母猪缺乏运动, 是导致肢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规模化猪场应建立母猪恢复栏、运动场, 将断乳后的母猪饲养在恢复栏,待发情配种后确定已怀孕再养于限位栏,整个怀孕期间母猪要有计划的到运动场进行驱赶运动,以锻炼肢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