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口蹄疫免疫失败,问题出在了哪里?做几次才好?

来源: 互联网   2017-05-24 15:20:32   查看:  次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其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疫苗病毒抗原的差异性:FMDV可分为O、A、Asia I等7个血清型,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每个血清型又有很多亚型,型内不同毒株间的遗传变异可导致抗原差异。因此加强诊断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向,选择当地流行的血清型相对应的疫苗产品尤为重要。近年来,亚洲I型口蹄疫趋于平静,O型、A型口蹄疫危害严重,在缅甸98毒株传入后对国内的危害尚未消退之际,A型的危害又开始扩散使得国内口蹄疫疫情更加复杂。根据当地疫情合理选择疫苗种类,对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的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蹄疫免疫失败,问题出在了哪里?做几次才好?
  
  一、病原
  
  口蹄疫病原是口蹄疫病毒,属小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病毒粒子直径为20~25nm,呈大致的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FMDV有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1型7个血清型。该病毒不仅在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有一定的存活能力,病毒在干燥粪便中存活14d,泥浆中存活6个月,尿中存活39d。在土壤中夏季可以存活3d,冬季存活28d。
  
  二、预防
  
  1、口蹄疫难以控制和根除的原因
  
  FMDV易感动物种类繁多,猪、牛、羊和各种野生偶蹄动物(鹿、羚羊、野猪、野牛);潜伏期短、发病急,感染性和致病力特强;传播方式多,病毒变异性强;动物机体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等。
  
  口蹄疫疫苗只能阻断临床症状的出现,但不能阻止病毒进一步繁殖并形成持续感染。牛可带毒数年之久,猪不能持续感染,但排毒量非常大,给防控加大难度。
  
  猪口蹄疫的免疫目前我国采用以免疫控制为主的策略,免疫是口蹄疫防控综合措施之一,免疫可以降低动物的易感性;有效的免疫可以降低动物之间病毒的传播;可以减少病毒的排放数量。
  
  那么,如果发生了口蹄疫,应急免疫接种疫苗能否控制疫病流行呢?试验表明,奶牛应急免疫接种效果是比较好的,其次是羊,猪的应急免疫接种效果最差,单纯依靠疫苗接种并不能消灭猪口蹄疫,但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数量。猪群中暴发口蹄疫是否可以通过免疫来进行控制仍然有疑问。免疫不能防止传播,但可以延缓暴发。群体免疫保护率达到85%,可提供群体保护,保证口蹄疫不会发生大流行。
  
  口蹄疫免疫可以减低发病次数,逐渐减少环境中病毒,但不会根除疫病,因此日常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口蹄疫的防控尤其是猪口蹄疫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影响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匹配性
  
  目前来讲,猪口蹄疫主要是O 型、A 型。其中O型是感染最多的,也是最难防控的,应重点关注。口蹄疫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拓朴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所以,疫苗毒株的选择上,免疫用疫苗的制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尽可能匹配。
  
  O 型口蹄疫疫苗对A 型口蹄疫没有交叉保护作用,目前国内A 型口蹄疫疫苗只有针对牛用的疫苗,暂没有猪用的A 型口蹄疫疫苗。
  
  A 型口蹄疫病原阳性省区仍以牛为主,目前对猪的敏感性和致病性不太确定。
  
  浓缩苗效力要比普通苗效力高,由于口蹄疫病毒为灭活疫苗,加上病毒本身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制苗过程中条件与工艺的严格控制对于疫苗效力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牛的口蹄疫疫苗是不能用于猪的免疫,相反,猪的口蹄疫疫苗可以用来免疫牛。因为猪的口蹄疫疫苗需要较高的抗原含量,特别是O型口蹄疫疫苗。比如A型,猪的最小免疫剂量160ng,640ng保护异源毒株攻毒,而牛只需要40ng,荷兰上世纪60—70年代免疫猪,猪口蹄疫疫苗含抗原是牛的4~10倍。
  
  (2)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新生动物是十分重要的,但仔猪存在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母猪接种疫苗后自身的免疫状态、初乳中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量的多少及仔猪吮吸初乳与吸收抗体量的多少均能影响仔猪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力。因此要加强小动物抗体监测,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合理的首免时间,并及时免疫,通过调整免疫程序克服母源抗体干扰。为了尽量减少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使用效果的干扰,建议对母源抗体水平高的仔猪群推迟首次免疫到50-60日龄进行,间隔2-4周进行加强免疫;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仔猪群最好在断奶后尽快进行首次免疫,间隔2-4周进行加强免疫,从而减少免疫真空期。
  
  母源抗体具有两重作用,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有不利的一面,对疫苗免疫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母源抗体对特异性抗原位点的“封闭”而阻止抗原位点与机体免疫相关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等而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对抗原物质产生反应。
  
  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早有报道,但在临床中尚未引起各个猪场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目前很多猪场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甚至疫苗的效价越高,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发挥越明显。
  
  母源抗体干扰还具有以下特点:母源抗体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毒株与抗体匹配性越高,干扰作用越大;只有首次免疫才受干扰,再次免疫就不受干扰。
  
  这就解释了同样的疫苗,为什么有的猪场免疫后不发病,有的发病,同一个猪场免疫了高效疫苗后反而容易发病,而免疫了普通苗或不免疫反而比较稳定。
  
  (3)免疫程序不合理
  
  不同的猪场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首次免疫时间和免疫次数,导致大量的免疫失败现象。免疫日龄过早。一些母猪打过很多遍口蹄疫疫苗或者发病后康复,其所产仔猪往往具有很高的母源抗体;过去我们仔猪的免疫程序一般在4~5周龄首免,现在疫苗的质量水平有所提升,母源抗体在积累,免疫日龄过早,疫苗抗原和母源抗体中和,有效的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反而容易导致口蹄疫的发生。
  
  据报道,口蹄疫康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可达90 ~ 100d,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仔猪细胞中和抗体> 1∶8时免疫受到严重的干扰现象。因此具有坚强免疫力的母猪所产仔猪在60日龄以前是不能免疫口蹄疫的。免疫次数不够。仔猪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相对于牛和羊免疫效果差,猪免疫1 次不能得到较高的抗体滴度,且保护率低,猪至少要免疫2次,在感染压力大的季节甚至要免疫3次。
  
  猪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所以在春防秋防时仅免疫1次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口蹄疫基因型较多,需要较高的抗体水平才提供有效的保护力。过去液相阻断ELISA 抗体要求≥ 1∶128 属于99% 以上保护范围,现在改为1∶64,猪免疫1次很难大于1∶64。在疫苗抗原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免疫次数,实践证明,多次免疫要好于1次加量免疫。
  
  (4)疫苗运输、冷链与储藏
  
  疫苗的运输和贮存:我国口蹄疫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储藏温度、运输条件、保存温度和使用时间过长等等都会导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甚至丧失。因而冷链2-8℃运输保存疫苗是必须的要求,并且在保存、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对灭活疫苗进行冷冻。
  
  (5)疫苗使用
  
  注射操作不规范,注射器的刻度不清晰,或注射时“打飞针”造成免疫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前后猪只受到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过冷、过热、断奶、限饲、长途运输、脱水、突然换料、转群或咬架等刺激,都可不同程度地造成应激,导致猪体免疫应答能力减弱。
  
  (6)猪体健康状况
  
  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有这2种疾病存在的猪群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则更易感染口蹄疫病毒;霉菌毒素,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单端孢霉菌毒素均可以使T和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疫苗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免疫失败。
  
  维生素及许多其它营养成分都对家畜机体免疫力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B、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时,免疫反应会明显受到抑制,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成分供给。
  
  另外,猪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如果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都会使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猪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使接种疫苗后不能取得相应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得好,可减少和杜绝强毒感染的机会,使动物安全度过接种疫苗后的诱导期。
  
  3、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生产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疫苗,科学地免疫是保证仔猪群具有良好免疫力的重要措施。
  
  一般来讲,后备猪,在170日龄以前按照育肥猪免疫程序,配种前间隔1 个月免疫2 次;经产母猪,1年普免3~4次,规模化场一般4次,或配种前和产前1个月各1次;
  
  出生的仔猪根据抗体监测确定首免日龄,出栏前免疫2~3次;公猪1年3 次,猪群分为2个批次分别免疫。根据对现有O 型双价O/GX/09-株+O/XJ/10-11株(新猪毒-2+MYa-9谱系)浓缩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免疫一次,母猪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仔猪母源抗体保护可达8 ~ 100d ;所产仔猪在10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80日龄、100日龄、130日龄各免疫1次效果最好,5月至9月,90日龄、11日龄各免疫1次即可。
  
  接种疫苗的猪必须健康状况良好,如猪体质瘦弱、患病、体温升高或食欲不振等应暂缓注射,待机体恢复正常后方可接种。这是因为有些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如蓝耳病、圆环病毒II型感染等疾病都可能造成猪口蹄疫病免疫抑制,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另外免疫缺陷病、中毒病,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霉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对猪口蹄疫免疫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践证明,生猪免疫3次要好于2次,2次好于1次,免疫1次基本无效,免疫3 次才能产生较高抗体并维持长时间的抗体水平。
  
  猪场在威胁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紧急免疫,以10d的间隔连续进行3次免疫,即1个月免疫3次,用量小猪1+1+2 mL,大猪2+2+2mL,种强制性的免疫,可以产生较好的抵抗力。
  
  做过口蹄疫基础免疫的猪场紧急免疫效果较好。也可参照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程序,0、3、7 d连续3次免疫,用量1+1+2mL。
  
  三、免疫程序和实施方案的影响
  
  做好基础免疫:首先应该考虑当地的疫情状况,选择合适毒株类型的疫苗产品,其次要根据仔猪机体的母源抗体水平,中大猪、后备猪和经产母猪猪群原有的抗体水平,确定合理的首免时间、基础免疫次数及使用剂量。在可能发生流行地区,均应注射同型的口蹄疫苗,种畜全群普免两次间隔2-4周,以后每隔3-4个月免一次。
  
  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确保免疫密度,提高群体抗体水平: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有个别动物未免疫或免疫后没有达到一定的保护水平,当遇到病毒侵犯时,这一群体就成了病毒感染的突破口,感染后病毒的数量进一步扩增,感染力进一步增强(生物放大效应),打破感染与抗感染的平衡,导致本群体发病造成当地疫情发生流行。
  
  疫苗免疫程序及时更新:免疫效果与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疫苗特性、免疫次数、接种动物的反应性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根据日常的免疫效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找到适合各自生产企业的免疫方案。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