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源
是指发病或病死的猪,以及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和“康复”带菌猪,它们不断向外界排出各种病原体,都可成为传染源。其肉尸、内脏、皮、毛、屑、血液以及粪尿、鼻涕、唾液等分泌物,都含有大量病原体,并污染周围场所、饲养工具、饲料和饮水等,从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并能传染健康猪只,使之发病。因此,健康猪能否发生传染病,传染源是第一个必要条件。在实践中,消灭和杜绝传染源,避免与传染源接触,是预防传染的重要措施。
传染源——病毒性病原体: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型病毒、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
细菌性病原体:丹毒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布氏杆菌等。
支原体性病原体: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嗜血支原体等。
衣原体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等。
原虫病原体:弓形虫、猪球虫等。
2.传染途径
是指病原体侵入易感动物的途径。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指健康猪与病猪圈在一起造成接触传播(密集型的饲养、新引进的种猪不隔离等);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传染外界环境,通过饲料、物料、饮水、土壤、容器、食槽、用具、器皿、车辆等传播,亦可通过昆虫、猪、犬、猫、鼠类、鸟类、以及人类活动等引起疫病传播。
例如猪痘是由猪虱的叮咬通过伤口或黏膜传染;猪霍乱弧菌和猪伤寒杆菌的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进入消化道传染仔猪;副伤寒病、猪喘气病的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侵入呼吸道而感染。皮肤黏膜伤口、消化道、呼吸道都是病原体侵入的门户,即传染的途径。而猪虱、饲料和饮水以及空气中的飞沫等就成为传播媒介。猪传染病的发生,如果没有外界环境作为传染媒介,并通过其侵入机体的门户,仅有传染源仍不能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如何控制传染媒介通过一定的感染途径侵入机体,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极为重要。
3.易感动物
是指易感某种传染病的动物。这里指易感的猪。例如,猪瘟病毒能使猪发病,但不能使牛发病;布氏杆菌能使6月龄以上的猪只发病,但不能使5月龄以下的猪只发病。一种病原体必须进入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才有可能致病;如果进入对其没易感性的动物体内,就不能致病。
总之,传染源、传染媒介和易感猪,这三个环境节同时存在,并互相联系成为一体,传染病才会发生流行,这是传染病流行规律。因此,在猪病预防中,只要设法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有效地制止传染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