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5周龄或断乳期仔猪的症状,可作出协步诊断。在鼻粘膜组织切片中的巨化细胞内,看到嗜碱性核为包涵体,可以确诊。
一、流行特点
本病只感染猪,不感染其他动物。最易感染的是两周龄仔猪,故本病常在2~5周龄内的仔猪中暴发。4月龄以上的猪感染后一般无明显症状。病毒存在于病猪的鼻、眼分泌物、尿液、子宫颈液以及睾丸和附睾丸中。病毒主要通过鼻腔途径传播,仔猪可从母猪喷出的飞沫受到感染,3~8周龄时常是鼻腔排毒的高峰期,也正好是仔猪断奶后开始并群的时期,易造成本病的传播流行。病毒还能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造成胎儿和仔猪的死亡、发育不良等。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也可长期排毒。在饲养管理良好的猪群,本病虽可引起地方性流行,但一般并无明显的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7~10天。主要表现喷嚏,咳嗽,流泪,鼻分泌物增多。继之因鼻腔堵塞而吮乳困难,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重很快减轻。病死率一般不超过20%,大多数病猪于3~4周内恢复正常。
三、病理变化
胎儿和新生仔猪的病变为广泛的点状出血和水肿。胸腔、肺、淋巴结,肾及喉头、附关节等处的水肿最明显。经组织学检查,可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和静脉窦细胞内发现核内包涵体。日龄较大的猪只引起散发性的上皮组织感染,一般肉眼难见病变,经组织学检查,可在鼻腔粘液腺、泪腺及肾小管等处见到核内包涵体和细胞巨化现象。
四、实验室检查
从病死猪采取鼻腔粘膜和肾组织,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组织学脸查,是目前可行的实验室检验方法。对感染猪可采取血清样品,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