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致的一种高接触传染性,以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肺炎为特征,慢性感染猪生长速度降低。本病近二十年来在欧美很多国家广泛流行,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目前广东的多个猪场均有此病发生。
临床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
所有年龄的猪均易感,断奶猪与架子猪发病率最高。本病主要由空气和猪与猪接触而传播,在急性爆发期,疾病可从一个猪舍跳至另一个猪舍,可能由于气雾的长距离传送或人的衣物间接传播作用。人工授精传播病的可能性不大,但公猪移动能起传播作用。本病在大群集约化饲养的条件下易接触传播,猪群间的疾病传播常由引进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猪引起。在急性爆发期,发病率高,可达85—100%。应激因素,如拥挤、不良气候、气温突变、相对湿度增高和通风不良、猪的移动和并群等有助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
2、临诊症状
根据本病的病程不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沉郁、厌食,咳嗽、呼吸困难,常出现心脏衰竭。病情严重者呈犬坐势,张口伸舌,耳、鼻、腿及全身皮肤发红与出现紫斑。死前从口和鼻孔流出带泡沫血样渗出物。亚急性和慢性:常由急性转变而成,体温不高或略有升高,食欲不振,阵咳或间断性咳嗽,增重率降低(推迟2—5周上市)。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许多无症状病猪,如有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加剧。本病首发时还可出现流产。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特别是以局灶性肺炎病变为主。肺炎多为两侧性,涉及心叶、尖叶和部分隔叶,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分明。肺炎区色暗、坚实,切面脆弱或呈颗粒状。纤维素性胸膜炎很明显。在急性死亡病例,胸腔内有血样液体,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状血样粘液性渗出物。在较慢性病例,可见肺脏有大小不同的脓肿样结节,并由一层厚的结缔组织膜包裹。有些病例肺部病变消失,只残留部分病灶和胸膜粘连。
实验室诊断方法
1、细菌学: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如鼻腔分泌物、支气管、病变肺组织中。有时还可能存在于血液和其他脏器如扁桃体内,而从陈旧病变或鼻腔中有时难于分离。
2、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试验主要用于筛选试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常用补体结合试验(CFT)2—巯基乙醇凝集和ELISA。
防治措施
1、免疫接种无论人工和自然感染均可诱导免疫应答,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免疫有血清型的特异性。由于免疫母猪通过初乳传递的母源抗体可在5—9周内保护仔猪免受感染,所以仔猪首免不应早于6—8周龄,首免后隔2周再免一次。种猪在引入时或6月龄免疫,3周后再免,每次2—4毫升。这些抗体在4 —6周达到高峰,能减少病死率和降低流行,并可维持好几个月。
2、药物治疗一般采取非肠道给药治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头孢(先锋)霉素为首选药物。庆大、氯霉素、多粘菌素、增效磺胺(TMP+SM2)及四环素也有效,恩诺沙星有特效。单用泰妙菌素或联合使用壮观霉素与林肯霉素效果也令人满意。在病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为维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应根据所用抗菌药物的特性反复注射。若猪吃食和饮水正常,也可采取注射与口服同时给药。菌株易产生耐药性,因而不可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这点尤其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时要注意。
3、本病净化的办法最好是将抗体阳性率高的猪群全部扑杀,再从血清学阴性猪场引入新猪。对于阳性率较低的种猪群,可在仔猪断奶后清除血清学阳性母猪,并在以后不断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查,发现阳性猪及时淘汰。某些严重流行本病的国家,通过血清学检查清除带菌猪,结合饲料中经常性添加抗菌素,能有效防制本病。据此在净化过程中,应给猪群饲喂添加药物的饲料以防发生新的感染,例如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50毫克增效磺胺甲基异口恶唑,主要是投给断奶2—3周龄的小猪,并隔离饲养至12周龄。转移或引进的抗体阴性猪隔离饲养2周后,再检查抗体,如仍为阴性时才可转入无胸膜肺炎的健康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