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
猪水肿病:肠粘膜水肿充血 。
【流行病学】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发病猪多是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突然改变,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气候变化等有关。初生时发生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病突然,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叫,突然猛向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的游泳状;体表某些部位的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及腹部皮下;病程短的数小时,长至7天以上,致死率约为90%。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位的胃壁水肿,切开水肿部,可见粘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胨样水肿,无色或带茶色或红色,厚度不一,范围约数厘米;胃底有弥漫性出血;上、下眼睑,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整个肠系膜呈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粘膜红肿,甚至出血;有些病猪直肠周围存在一层胶胨样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病变;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液体澄清无色,或带黄色、红色,暴露空气后形成胶胨状。有的病例没有水肿变化,但内脏有出血,以出血结肠炎最为常见。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炭疽、贫血、胃溃疡等相区分。猪瘟也偶有肠水肿的病变,猪丹毒有时可见眼睑水肿,炭疽可发生内脏和颈部的水肿,但这几种病发生于各种类型的猪,以败血症为主要变化,高热不断,应注意与本病区分。贫血、胃溃疡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水肿,一般病程较长,致死率低,胃壁无病变,适当治疗即可好转。
【防治】治疗:本病治疗效果不好。利用分离的病原菌制备高免血清,给仔猪口服或注射,可用于预防或紧急治疗。对发病仔猪在饲料中加入盐类泻剂连用2天,然后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2~3天。对此病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病初采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及对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预防: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断奶不要太突然,也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饲料喂量逐渐地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饲料;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坚持每天消毒,母猪饲料中加入15%的金霉素1千克。用0.1%高锰酸钾水,在初生仔猪吃乳前口服2~3毫升,每间隔5天口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