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体会掩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可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责任感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请求,也是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的基本途径,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既包括产业体系和农民的现代化,更包括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既要有法规政策的支持,也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培养好发展的主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减轻农业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增加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以生产工具变革为起点。农业技术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于农业机械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奉献,上世纪末,美国工程院把其评为二十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庞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实质就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第一,农业机械化是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动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对于推动农业向产业化趋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农业机械生产可以显然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作物的产出率,保证 粮食的稳产增收;使用农业机械生产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区域化生产,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因此,一定意义上讲,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也是“怎样生产”。农业机械化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是“怎样生产”的主要内容。把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程度,量化来 农业各产业建设标准上,不仅切实可行,也是完全必要的。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粮食产业以至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原因。大棚卷帘机和节水灌溉设备等农业机械的大范畴推广应用,使设施农业的大规模发展成为可能,我省的大棚蔬菜在一定区域范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平稳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有效防止了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治理 不便和生产的不平稳。在陕南推广的茶叶机械化生产,利用机械加工茶叶比人工制茶提高产值45%,降低成本19.4%,每加工1公斤名优茶可多获利70余元,引进冷藏设备,延长了茶叶的保鲜期,使茶叶附加值提高了15%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随着冷藏库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我省苹果和蔬菜的保鲜、贮藏能力大大提高,有效调剂 产品上市时间,既实现了产品的增值,又解决了季节性和市场需求的不均衡问题,提高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我省的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现代农业机械的支撑下,我省的特色农业得以向规模化、产业化趋势发展。
第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农业可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防止土地沙化等,需要多措并举,农业机械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省农业旱作区实施以农作物高留茬秸秆覆盖、机械深松、化学除草和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对于传统耕作技术具有保水、保土、保肥、省工省时、增产的作用。经对在我省的试验示范结果测算,可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增加 土壤蓄水量16%~19%,还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 土壤肥力,年增加 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6%,另外,还可减少生产作业工序2~3道,通过多年实践,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产效益平均为101元/亩,一年一熟区为43.5元/亩,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减少耕地扬尘扬沙60%左右,抑制沙尘飞扬,中国养猪网,保护生态环境。
相同的施肥量,用机械深施基肥可增产5%~10%,而在保持 产量相同的情景下,可节省肥料20%。精量播种技术减少种子投入达50%以上,机械化收成 使籽粒缺失 由8-10%减少来 2%。再如机械施药技术,通过高效施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减少了无效雾滴的数量,提高了雾滴的附着率,减少了雾滴的漂移,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比传统施药方法提高20%~30%。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可有效来 达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目的。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也需要机械作业作支撑。利用机械及相应的技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变成饲草、肥料、燃气和其他工业材料的替代物,使秸秆变废为宝,促进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10年全省加工玉米秸秆饲草达800万吨,仅此一项直接为农民增收约8.5亿多元。使用农业机械实现了现代农业的高效、规范和精准,来 达了节本增效的目的,是发展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重要条件。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推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推广应用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率,提高竞争力,因而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筛选。第一,农业机械技术的使用,由于其在节本增效上的作用,可以提高一个组织、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招集和企业集群,扩大特色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实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机械技术具有专用性特点 ,实行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实现农业机械的经济效能最大化,还可以通过农业专业化生产发挥比较优势。第三,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等方面的作用,更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单位产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因而土地流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农业机械可以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农业生产由手工劳动变为机械生产,才能引导和形成农业的规模经营,带来规模效益。同时,通过以农业机械为生产工具的载体,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第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民有效转移,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证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解放,是更美好的生活。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来 城镇。有关资料掩饰: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将转移农民1000万人以上。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业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和畜力,45-50kw的挈 拉机大概可以替代250个农业劳动力。同时,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在耕地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据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我省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比由2005年末的49:19 :32,发展为2009年末的42:23 :3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行了7个百分点。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把农民从土地中、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转移来 二、三产业,既有效地增加 了农民收入,也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为外出打工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满足了非农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全面、和谐 、可不断发展,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另外,农业机械化无论是在促进抗御农业自然灾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劳动者素养提高,还是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流转,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主动有效的作用。概括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三率”、实现“三个解放”、来 达“三个促进”。提高“三率”,就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三个解放”,就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多数农民搞饭食 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来 达“三个促进”,就是促进了农业平稳发展、农民不断增收和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促进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深刻变化。所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趋势性的战略任务,是和谐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时代所需、农民之愿,正当其时、不容迟缓。
二、认清形势,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紧迫感
近年来我省的农业机械化进程逐年加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来 2010年底,全省农机原值达15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2000万千瓦,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4.2%和39.8%;大中型挈 拉机达8.08万台,联合收割机达2.59万台,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2.28倍和1.64倍;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由2009年的42.9千瓦增加 来 46.62千瓦;大中型挈 拉机配套农具来 达13.62万台;粮食生产耕种收配套农具和果、畜、菜、茶等生产、加工机械大幅度增长,装备结构显然得来 优化。农机作业水平得来 显然提高,来 2010年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2%,比“十五”末增长12.18个百分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机收稳步发展,水稻机械种植面积达13.455万亩,水稻机收面积达74.04万亩;玉米机收成 机械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机收面积达514.23万亩,机收水平较“十五”末的0.1%增长了37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投入逐年增加 ,“十一五”期间,中、省财政共投入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15.55亿元,是“十五”总投资的17倍。带动农民投入约34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30万台。农业机械化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连续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收入进一步增长。来 2010年底,全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达4704个,农机经营户达99.4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112万人,其中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达24.8万户,占农机户24.9%以上;全省农机经营总收入77.03亿元,比“十五”末增加 30.3亿元,农机户收入74.3亿元,农机户户均收入来 达7473.9元。
纵向看,我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横向比,与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好的省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据据统计,来 2010年底,全国33个省份,我省农机总动力排在全国的第19位,不及排名第1位的山东省的1/5(见附表1);拥有大中型挈 拉机数量排在全国的第15位,仅为排名第1位的黑龙江的12.6%;拥有联合收成 机数量排全国第10位 ,仅为排名第1的山东的14.4%;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为46.62千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的水稻、玉米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农机经营总收入排来 全国22 位,仅为排名第1的山东的17.4%。2009年,中央对陕西农机购置补贴投入强度每公顷耕地为113.14元,高于全国平均数81.47元,居第9位,陕西地方投入强度为每公顷10.45元,低于全国平均数12.31元,居第17位,仅为江苏省的四分之一。作为苹果大省,我省的林果机械发展较快,但果园的栽植、剪枝、施肥、施药、摘 收、等环节的配套机械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另外我省的畜牧养殖机械、畜产品摘 集加工机械以及设施农业配套机械都相对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情景看,在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应政策的支持下,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大多在20世纪40~60年代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世纪60年代前后相继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大体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后先后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一样 是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要早20~30年。日本50年代、韩国70年代开始发展水稻机械化,来 20世纪90年代机械化水平都在95%以上。因此,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供其他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学习和参考。
美国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当前美国已经进入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阶段,不但大田作物生产及收成 已经全部机械化,一些难度大的农作物生产(如西红柿、葡萄等)也实现了机械化,向大功率、高技术含量发展是美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前几年,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开始摘 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美国农业开始向精准农业趋势发展。此外,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不断发展,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保持 农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美国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农业机械。
日本田间作业从耕整地、插秧、植保、收成 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水稻育秧、插秧、半喂入联合收成 机械居世界领先水平。日本能在水稻育秧、移栽方面很快实现机械化。除水稻生产外,奶牛饲养、肉牛和养鸡、养猪业也都实现了集约化与机械化。反常 是设施农业,日本的日光温室很发达,温室内温度、湿度、通风等自动控制,花卉、蔬菜、蘑菇等广泛摘 用温室栽培,室内作业小型机械齐全,机械化程度也较高。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对小规模经营适应力强,亩均农用地挈 拉机功率媲美、英、法等高度机械化国家投入多等,是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特点。近几年来由于老龄化问题,日本农业从业人员急剧减少,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日本农业一方面开始酝酿改变经营模式,进行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农业由机械化转为自动化就成了大势所趋。
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看,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国家筛选了不同的发展途径。一是以美国为代表,人少地多,劳动力不足,从农业机械化入手,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后转身增产技术措施;二是以日本为代表,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发展农业的主要矛盾是土地资源不足,先实施培养良种、合理栽培、增施无机肥等生物技术措施,后转向机械化;三是以德国、法国为代表,介于前面两种情景之间,他们建设农业现代化是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既器重提高单产,又器重摘 用现代化生产工具,实行“物力投资”和“智力投资”并举。可见,无论筛选何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其共同点是必须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
总而言之,成就令人振奋,体会弥足宝贵 ,启发使人明智。“十二五”是我省由经济欠发达向中等发达省份迈进的转折时期,是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我省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重要阶段。来 2010年底,我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0%,来 达52.2%,标志着我省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从依托 人畜力为主向依托 机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机械化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应用农机的依托 性越来越显然,农机作业市场潜力庞大,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优化。进入“十二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全国一样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十二五”,环绕 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将贯穿农业机械化发展全过程,保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发展的全面性、和谐 性和可不断性,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将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题。
进入“十二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诸多有利原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器重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反常 是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今年4月,省政府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为新时期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趋势和道路。同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治理 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政府多部规章的出台,形成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这都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来 ,发展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挑衅依然不少:从大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看,我省的基本省情依旧是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够、基础不强、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群众不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农业机械化发展看,总体水平还不高,装备结构还不够合理,区域发展还不平稳 ,先进适用、经济实惠的农机具供给不足与广大农民对农机需求上升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还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和全国相比,我省挈 拉机保有量、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农村户均占有农机原值、水稻和玉米机收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以及农机经营总收入等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差距也意味着潜力。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农业、农业机械化的高度器重,反常 是投入的连续加大,只要我们挠 住机遇,加快发展,将赶上甚至超过发达省份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今年4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20号)。《实施意见》共分八大部分二十二条。《实施意见》在明确当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提出了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具体请求,内容涉及建立财政资金投入增长机制、配套安排农机补贴资金、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和农机保险补贴试点、对挈 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和实地检验实行减免费并由财政给予资金补贴、税费优待 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以及机耕道建设、农机合作社机具库棚建设、农机销售和修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并明确了农机(农业)、工业、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科技、交通、质监、安监、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请求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把农机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和谐 ,建立工作责任制,将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实施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主动支持农机机构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 工作经费,解决相关问题。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挠 住机遇、积极工作、主动争取,就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相关工作,向当地政府作全面汇报,找准突破口,主动与相关部门和谐 沟通,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力争在落实政策和资金投入中有所突破,以解决制约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来 201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来 达2552万千瓦,年均增长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来 达60%,其中小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来 达85%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40%,水稻插秧及收成 机械化水平分别来 达25%、45%,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来 达35%。苹果生产总体机械化水平来 达40%以上;畜牧养殖、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实现重大突破;农机经营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按照《规划》请求,结合我省农村农业发展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引导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机装备数量质量同步增长,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要越发注重整体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精心实施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拉动作用,重点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排放、安全性能不达标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要越发注重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机手素养,加大科技创新与技术培训力度;要越发注重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提高机械利用率,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要越发注重推广应用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大力发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节省型农业机械化技术;要越发注重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治理 机制创新;要越发注重构建综合配套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切实增强政策的持续性、和谐 性和针对性,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环绕 “粮、果、畜、菜”四大产业,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摘 取加大补贴、宣传示范、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快提升产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一是要突出重点。针对粮食、畜牧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加工业机械生产关键环节,大力发展适用机械,推进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收机械化,尽快实现饲草(料)加工、挤奶及饲养设施机械化,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棚标准化、耕作机械化、卷帘自动化、灌溉节水化。二是要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农机服务模式,拓宽农机服务内容和功能,创建农机服务品牌,做大做强农机跨区作业,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推动跨区作业由小麦向玉米、水稻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延伸,由机收向深耕(深松)、机播、机插秧、秸秆综合利用等作业环节拓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专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机具共同利用水平,在促进农机服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连续提高的同时,提升农机作业水平。三是要大力提升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针对我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特别是产前、产后的关键环节和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等生产关键,实现机械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着力开发、推广和应用玉米机械化收成 与秸秆利用、水稻育插秧与秸秆利用、油菜种植与收成 、马铃薯种植与收成 、果园治理 与果品储藏保鲜、畜牧规模化养殖与自动化治理 以及棚栽作物生产需要的、具有自主晓 识产权的、节能环保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反常 是要连续 加大保护性耕作、粮食生产等一系列农业机械化成套技术的应用水平,全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以技术上的突破和普及应用,带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四是要培养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市场。要依靠 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拉长以农机作业为支柱的产业链,主动组织开展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产加销一条龙等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装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应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现 区,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无害化的同时,必须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要挠 住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机遇,相对集中资金,规模实施,板块推进,实现农业示范区全程机械化。在以粮食作物为主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立足生产全程机械化,从选种、耕作、播种(水稻插秧)、植保、节水灌溉、收成 、粮食烘干及运输,甚至初深加工等各个环节整体推进机械化。重点推广小麦精量播种,玉米地膜覆盖、硬茬播种和机械收成 ,水稻、马铃薯机插(机播)和收成 等技术;
在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蔬菜育苗、耕作植保、节水灌溉和大棚卷帘机械化。重点推广蔬菜秧苗机械、温室大棚耕作机械、卷帘机、节水灌溉设备、植保设备与二氧化碳施肥器等,实现无害化安全生产;在现代果业示范区,立足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推广果园耕作、植保、果枝修剪、节水灌溉、树枝粉碎等机械化以及物理杀虫(太阳能杀虫灯)与果品冷库贮藏设备等;在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区,立足秸秆饲草收集、加工青贮机械化和奶站挤奶自动化以及饲养设施机械化。重点推广应用畜禽绿色养殖仪、饲料混合搅拌机、清粪机、青贮机械、饲料粉碎、挤奶设备、自动饲喂机、粪便处理机械等新技术,实现奶牛、生猪的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
(四)大力推进农业弱势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工作原因等综合影响,我省陕南、陕北各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见表2)。来 2010年底,安康、商洛、汉中市分别仅仅是1.67%、4.8%、6.23%,陕北的榆林、延安市也分别仅为22.38%、39.7%,铜川市也比较低仅为28.38%,都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陕南3个市处于丘陵山区和丘陵浅山区的县区居多,好一点的处于川道盆地,都是山坡地多、地块小,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上,今后一个时期,第一 重点是要在扶持政策上予以倾斜,在投入上适度予以加大;其次,要适当加大适应水田、丘陵山区需要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及装备设施的补贴力度。重点在陕南地区推广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陕北各县区处于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贫瘠但土层深度厚,反常 是榆林市一些县区田块大,相宜发展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中小型农机,重点是加快推进玉米、马铃薯种植收成 机械化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在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项目上,降低准入门槛;第四,要加大这些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引导以及农机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加快它们改进传统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
(五)加快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连续 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修理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扩大组织规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逐步适应和满足农业各产业服务的需求。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现代农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必须与现代物质装备建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要以综合服务和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着力点,通过示范引导、承担项目、资金倾斜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队和农机大户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一是连续 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活动,培养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二是争取财政扶持,以财政扶持引导合作社数量增加 、质量提升、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人员素养、提升治理 水平、增强发展能力。四是在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中,重点支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力争,2011年,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20个,创建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来 2015年,力争每个乡镇有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增加 和广泛使用,必须加快区域性农机修理中心建设,确保农机使用率的提升和经营效益的增长。要按照“区域布局、专综结合、扩规提效”的思路,和方便农民、布局合理的原则,加快推进区域性农机修理服务中心建设,扩大覆盖区域,提高修理质量、增强服务能力。重点支持建设西安、杨凌、渭南等一批服务功能齐全、设备设施齐备、修理技术能力强、经营治理 水平高、服务覆盖范畴大的区域性高性能农业机械修理中心。完善农机产品“三包”制度,健全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明确产品售后修理责任,规范服务程序,提高修理能力和服务质量。2011年计划再新增3~5个区域性农机修理服务中心。
(六)大力推进职业农民培训。根据调查,当前活跃在我省农村的100多万农机手,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好身体素养的中青年农民,其中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于经营,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可以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农机手为代表的、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连续推进,将出现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修理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高素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数量大幅度增长,新型高性能、多功能农业机械连续增多,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农机手培训力度。目前,各地要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农业机械化学校的作用,依靠 农机企业、大专院校和有关社会培训机构,重点开展实施购机补贴农机手培训、农机科技人员培训、主要农时重点技术专项培训、挈 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连续提高农机使用、操作、修理、保养、经营、治理 人员理论晓 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七)实施重大农机工程项目。实施重大农机工程项目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机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当前,要着重实施好三大农机项目。
1、粮食生产机械化推进工程项目。各承担项目的市县区,要以增加 机具数量、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为重点,巩固和推进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提升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其他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要加大购机补贴政策扶持、示范项目带动、强化技术培训和推进市场化作业等工作力度,以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等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为重点,以玉米收成 、春玉米覆膜播种、水稻育插秧和收成 、马铃薯播种和收成 等机械化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以建设粮食机械化生产综合示范基地、开展机械化跨区作业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治理 为手段,加快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2011年,《陕西省新增2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涉及的16个县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农机行业建设内容,做好年度项目计划的落实工作。
2、保护性耕作工程项目。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械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为主要技术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统筹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等技术,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等诸多效益,使农机和农艺、工程技术与栽培技术等要素紧密结合,是农业可不断发展的必然筛选。按照国家和省上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要以效益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机械为载体,培养和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保护性耕作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作业水平,建立健全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长效机制。今年,省上安排了10个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示范县,各有关市县要加强同当地发改委的联系,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3、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综合统筹、板块推进、面上示范、整体提升”的思路和“还关中一片蓝天”的总请求,以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玉米免耕硬茬播种、小麦玉米带状旋耕播种、玉米收成 、秸秆还田、秸秆捡拾打捆、秸秆饲草加工和水稻秸秆编织等七大机械化技术为主推技术,以建设示范田示范基地、扩大田间利用规模和发展秸秆产业为主要方法,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程。在农作物秸秆利用重点县区以机械化技术为主体,实现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秸秆的还田和加工利用,解决秸秆利用和禁烧问题。
今年,我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县由去年的33个扩大来 了52个;在连续 建立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田的同时,培养壮大37个秸秆机械化利用专业合作社,扶持万吨秸秆收集、加工大户15户;完成秸秆综合利用面积2100万亩,加工秸秆饲草800万吨,利用率来 达57%,重点区和禁烧区来 达92%。力争来 2015年基本建立全省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和服务体系,形成陕南、关中、陕北不同区域、不同秸秆品种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使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来 达80%,其中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和禁烧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来 达95%。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农机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亮。让我们全省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促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