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请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经初加工的食用畜产品。其生产涉及来 产地饲养环境、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兽药使用、动物防疫、饲养治理 及屠宰加工、包装运输等诸多方面和环节,因此必须在各环节中找来 关键制约原因并加以控制。
饲养环境
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发布的《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请求》(GB/Tl8407.3—2001)的标准,产地环境应无工业“三废”、畜禽病原体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养殖场所处位置需躲开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居民密集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锐 区域。同时请求养殖场距主干道在lkm以上,周围3km内无有大型工厂、矿厂、医院、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等。饲养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82)标准请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尘埃、病原微生物等不能超标;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标准,请求外观清亮 、无色无味,水中可溶性总盐分(TDS)、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铅、汞、砷等重金属、有机农药、氰化物等有毒物质、病原微生物反常 是大肠杆菌、寄生虫(卵)、有机物腐败产物等不能超标。可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人饮用水或经过处理后达标的天然水源,但不得直接取用天然河浜、溪流或湖泊水;土壤中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等化学药品)、化肥、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如汞、镉、铅、砷、铬、硒等)不能超过标准。
饲养治理
提高机体抗病力
所谓“抗病力”主要是指动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抗逆性(即适应能力)和生活力的强弱,而不是指对某种疾病的尤其 免疫力。提高畜禽抗逆性和生活力,在技术上可摘 用以下措施:
在保证畜禽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筛选对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具有较好适应力的品种(品系)用于商品生产;大力提倡利用本地畜禽良种的遗传资源,培养新的畜禽良种或配套品系。
直接用于商品生产的仔畜(禽),应尽可能避免远距离调运远距离运输容易引起畜禽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重者可引起畜禽死亡,轻者也会导致畜禽的生活力、对疫病的抗击能力降低。
科学利用生物杂种优势,提高畜禽的生活力。在畜禽生产中推行“杂种化”,开展品种间或品系间的两元杂交或三元杂交,以增强其生产效率和生活力。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挑选 出“有效杂交组合”,利用配套系生产商品畜禽。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
畜禽产品中残留的对人类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抗生素、激素和农药,主要来自饲料和饲草。近年来,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饲料添加剂(包含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类添加剂、激素和催肥类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畜禽的生产水平,使部分畜产品的品质(如调整瘦肉与脂肪的比例)得来 改善,但同时也涌现了一些因滥用添加剂,造成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现象,威逼 人类健康与安全的现象。因此说要获得无公害畜产品,就必须使用无公害的绿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酸化剂、低聚糖、糖帖素、防霉剂、中草药、大蒜素等)。禁止使用工业合成的油脂、畜禽粪便、泔水等作饲料。所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有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等情景,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答应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l3078—2001)请求。饲料添加剂应是《答应使用的添加济品种目录》规定的品种,而且必须是由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在饲喂过程中应遵照产品标签所规定的用法、用量正确使用。对于药物添加剂而言还要制定休药期并严厉执行,从而有效控制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同时改进饲喂技术,根据畜禽步同的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统一的营养标准,摘 取阶段饲养法。
养殖档案
在饲养过程中,实行质量档案制度,由饲养人员对畜禽品种来源、月(日)龄、存栏数、原料、成品饲料、添加剂、防疫、疾病治疗用药、屠宰等全过程进行准确记录,所有记录应回档储存 2年以上。养殖场应设档案室,固定专人将各生产环节的记录分类回档,一旦发觉畜产品不安全原因,可以追根溯源,估量 可能产生危害和影响安全的原因,突出关键点的控制。
污染控制
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养殖场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粪便和污水,其中污水可通过沉淀池沉淀发酵后作液体肥使用;粪便可进行集中堆积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有条件的也可以在养殖场内设置沼气池,将粪尿集中发酵后作能源使用。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摘 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治理 技术(如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在不降低畜禽生产水平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从而降低氮、磷和各种金属物质的排泄量和有害气体排放量。此外也可以在养殖场周边及畜舍之间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以改善和调剂 环境大气质量。对于死亡的畜禽尸体一律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的请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疫病防治
消毒
所有养殖场都必须在大门口及各单元门口设置消毒池,人员、车辆进出,养猪网,必须通过消毒池进行消毒,池中药液应经常更改以保持 有效浓度。消毒剂药可选用包括醇类、碘类、酸类、碱类、卤类、酚类、氧化剂类等在内的多种消毒剂。但在家禽产蛋期禁止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同时在更衣室还应设置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不少得于5min。对养殖场周围环境一样 请求每2周一3周消毒1次,养殖场内下水道出口等一样 请求每月消毒l次。
免疫及疫病观测
加强疾病免疫,建立有效屏障,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因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地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筛选相宜的疫苗,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预防免疫,免疫所用疫苗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同时还应在养殖场开展疫病观测工作,一旦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必须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处置,防止疫病的蔓延。
兽药使用
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保证良好的饲养治理 ,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一旦发生疾病必须保持“对症用药”,不准随意使用、滥用抗生素药,特别是牛、羊、兔等草食家畜。所使用的兽药必须购自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同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和《兽药质量标准》的规定。答应使用《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中规定的药物,但要严厉按规定剂量、疗程使用,有休药期请求的必须执行休药期,未规定休药期的应遵守肉用畜禽产品不少于28天,蛋用、乳用畜禽在产蛋、产乳前7天停药的规定。
为提高畜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减少药物残留,在商品生产中,应提倡及早剔除 体弱、有伤残的仔畜(禽),屏弃“全窝育肥法”;发觉病畜或病禽建议剔除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变“见病就医”习惯做法。
摘自《中国动物保健》.-2009,(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