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留守老人减压增收?广元昭化区破题——
□本报记者 徐凯
10月3日,广元市昭化区石井铺乡肖家寨村四组61岁的沈定全,一手抱着不满4岁的孙子,一手给即将出栏的肥猪喂食。“今年已卖了80头生猪,收入近10万元。”沈定全高兴地说,在农村,老年人只要勤快,收入并不比年轻人在外打工收入差,“爱人也是61岁了,她上半年打零工也挣了9000元。”
沈定全一家6口人,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家中留下老两口和两个孙子。
在昭化区,像沈定全这样能劳动的留守老人约有8万人左右。“这些留守老人虽能干活,但精力有限,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帮助他们致富增收是道绕不开的难题。”昭化区农经委主任冯子钊说,区委、区政府一番探索,决定引导他们发展生猪、猕猴桃、蔬菜、林业和烤烟五大特色产业,并通过建园区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
沈定全家不远处的另一个院子里,住着沈定银老两口。当天,沈定银老伴仲谊珍将剥好的玉米晒了一院坝。“我俩种了4亩玉米,养了150头猪,今年收入也不错。”沈定银说,单凭两个老人能养这么多头猪,全靠集约化治理 。
沈定银所说的集约化治理 ,其实就是该区大力推广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以前养100头猪要2人,现在1人就可养300头猪。”昭化区政协副主席卢克俊说。“现在养猪是不费劳力。”沈定全接过话茬,粪尿干湿分离后,尿液进了沼气池,可提灌浇庄稼,猪粪被厂家收去制成专用有机肥料,减少了用水粪种粮的劳力。同时,区上建得有几个饲料厂,一个电话,生猪行情,厂家就把饲料运来了,省了不少力。
园区化种植养殖,帮留守老人减了压增了收。仅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77元,同比增长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