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内选购有机蔬菜。(新华社发)
新华社日前播发《高价“有机食品”造假追踪》一稿,反映一些地方随意标注“有机”标志、花钱购买“有机”认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针对“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等问题,中国养猪网,摘 访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治理 委员会的专家以及有关企业人士。
认证 有效跟踪难开展
如今在网上搜索“有机食品认证服务”,可以找来 很多咨询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宣称可以代理有机食品的认证,以及在“3个月内完成现场检查及产品检查工作,并拿来 有机转换证书,第二年拿来 有机证书。客户所做的只是提供企业证照和盖章签字等工作。”“那种承诺‘一次通过’的所谓认证咨询机构,完全是无视有机食品生产规律,损伤有机食品形象的行为,有的甚至与一些认证机构勾结,欺诈 企业和消费者。”一家大型认证机构的总工程师告诉记者。
权威人士表示,当前不少认证机构存在“重认证、轻治理 ”的问题,这些机构没有专职的治理 部门和必要的经费保证 ,没有条件开展有效的跟踪检查,缺乏问题的发觉机制、获证单位退出和信息披露机制、问题溯源追查机制,因此加强后续治理 也是当务之急。
标志 违规用标现象突出
“有机大米”“有机蔬菜”“有机猪肉”……在很多超市里涌现的“有机食品”虽然没有认证标志,真假难辨,但却价格不菲。此外,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治理 办法》,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一年,但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很少会积极标出认证证书的有效期。
“普通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辨认出产品是否为有机食品。”上海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志英说,许多超市所谓的“有机食品”是否真能来 达有机产品标准,还是得打个问号。
据费解,为了规范有机产品标志的使用,国家认监委已请求认证机构摘 用暗码方式,赋予每枚认证标志唯独的编码,确保发放的每枚认证标志能溯源来 对应的认证证书、产品和生产企业,使信息可追溯、数量可控制。认监委将建立认证标志数据库,供公众查询。
质量 真正“达标”难度大
有专家认为,即使一个生产基地获得了有机产品的认证,它也可以随时违反标准进行一些“非有机”的操作,但由于有机产品对环境原因请求极高,往往很难通过检测产品来确定它是否真的“违规”。虽然有机产品是过程控制的产物,并没有具体的产品检测标准,但专家建议,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产品检测必不可少,这不仅是对认证机构本身负责,也是对消费者负责。
据介绍,国家认监委持续4年对有机产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检,涉及大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食用植物油、肉制品、蜂产品和乳制品九类产品,共抽查了27个省份的1153家企业的有机产品,共发觉15个样品不符合认证标准请求。检测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魏益民认为,有机食品不答应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质请求也很高,因此,发展有机食品难度很大,必须适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实情,不能完全脱离农业基础设施问题较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教育程度和法律意识水平相对较低等现状。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周琳朱立毅 潘林青 管建涛)
微博举荐 | 今日微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