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在人们心目中是"食品安全"的代名词,然而自从一系列有机食品信任危机事件爆发以后,其信誉度大打折扣
有机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发展潜力极大的产业。图为在去年11月18日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展出的有机食品辨别介绍。 CFP 供图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范圣楠 李莉 记者 闫艳 高杰
当“瘦肉精、镉大米、毒豆芽、假粉条、剧毒腊肉、染色馒头”等被媒体频频曝光之后,在人们对食物缺乏安全感的背景下,“有机食品”便成了“食品安全”的代名词。
但是,“有机食品”的价高惊人,却又让消费者咂舌。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克)268元……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
然而当2010年10月重庆爆出沃尔玛多家分店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的事件,以及2011年12月,山东寿光、肥城等地获有机认证的企业违规使用农药、化肥,假冒有机认证在市场流通事件发生之后,生猪价格,人们对有机食品产生了质疑:市场上的有机食品是否"货真价实"?身价不菲的有机食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购买时如何避免买来 假货?如何从根本上确保食品安全?
为此,记者近日来来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环境保护部有机食品认证权威机构--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就全国有机食品认证情景进行了摘 访。
消费者是否认同有机食品?
费解有进步,晓 识仍不足
家住江苏省南京市卫岗地区的张大妈反常 爱饮 萝卜汤,隔三差五,她就要来 邻近的"南京普朗克有机田园连锁专卖店"去买几根萝卜。因为这种萝卜不是普通萝卜,有"普朗克"的有机食品品牌,虽说价格要比一样 萝卜贵上一两倍,但张大妈认为,这个价格自己还消费得起,"况且这萝卜还味道好,而且是有机的,食 着放心"。
其实,不仅仅是张大妈,在卫岗集贸市场的这家普朗克有机田园连锁专卖店里,已经涌现了不少忠诚的消费者。据售货人员介绍,像张大妈这样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在消费者中约占10%的比例。
一位售货人员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发放了800多张会员卡,其中有40%以上的人每月在这里的消费额都超过了100元。这从侧面证明了文化水平的高低与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已成正比。
为了费解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的不同心态,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前不久还专门对南京普朗克有机蔬菜专卖店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主要摘 取在有机蔬菜专卖店现场发放"有机食品市场调查表"的方式来进行。现场调查表共分为12项内容,分别就消费者的职业、对有机食品的费解程度、购买的频率、蔬菜筛选、对有机蔬菜的感觉、对有机蔬菜价格的评判 和对有机蔬菜的渴望等方面进行现场调查。
经过1天的调查,共收归调查表163份,而填写调查表的多数消费者都是自专卖店开店以来就经常光顾的老顾客或热心顾客,约占每天前来店里购买有机蔬菜顾客的1/3。
调查估量 显示,在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中,教师、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私营企业职员占了消费者总数的86%,证明文化水平高低与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同成正比关系。但不可忽视的是,消费者中工人的比例也占了14%,解释有机蔬菜绝对不是所谓的"贵族食品"。
按照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安全食品从低来 高共有3个阶段: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那么,消费者是如何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3种安全食品进行区别的?
在"获晓 有机食品的途径"专项问卷调查中,发觉在消费者中很费解和不太费解的群体各占1/5左右,而比较费解和基本费解的各占约1/3。这解释盲目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很少,这与曾经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的有机蔬菜市场调查中,大部分购买者都不太费解、甚至根本不费解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了显然的进步。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在这些认为自己很费解和比较费解3种安全食品区别的消费者中,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真正说出三者的区别。他们最通常的归答是: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于有机食品关于转基因、转换期、缓冲带、轮作、跟踪体系、加工、储存、运输、认证、销售证等方面的晓 识几乎还是空白。
有机食品凭什么这么贵?
杂草全凭拔,虫子靠人捉
一斤有机茼蒿11元,一个拳头大小的有机南瓜卖17元,一瓶有机酱油57元……许多人心中都有个疑惑:有机食品凭什么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