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军,高高大大,很帅气的80后小伙。提起他,扬中市西来桥镇无人不晓;说起他大学毕业归乡养猪创业、领民致富,无人不竖大拇指。
2004年从江苏农林技术职业学院毕业,学畜牧专业的王发军得来 了上海光明、江苏雨润等大企业伸来的“橄榄枝”,可是他的筛选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归乡养猪创业。养猪十多年的父亲一听儿子要“子承父业”,马上铁青着脸驳斥,他怎么也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惊人”决定,“大学毕业放着体面的工作不去,归家当猪倌,名声不好听,连对象都难找。”
王发军很倔强,不顾家人驳斥,在扬中兽医站实习一年后,从2005年6月起,正式走上了自己的猪倌之路。喂猪、打扫猪圈、打防疫针、看猪待产……小伙子样样夺 着做,不怕脏,不怕累。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只好默认了儿子“与众不同”的筛选。
王发军的父亲养猪十多年,可是因为技术和规模跟不上,一直收益甚微。王发军决定种一块“试验田”改变现状。2006年初,他向亲戚朋友借来20万元,从某大型猪场引入了300多头仔猪。不幸的是,当仔猪长来 150斤的时候患上了地区高热病,一头接一头地死去,两三个月下来,竟死了200多头,王发军在猪圈旁直掉泪。这一次尝试,不仅让他亏了苗猪款,养猪网,还欠下了10万元的饲料款,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干了,此时学校老师也给他传来了英国PIC猪育种公司等大型企业乐意录用他的消息,但倔强的王发军仍不肯“归头”,他冷静估量 失败的因素,“养猪也要靠技术,不是喂饱等着出栏就行。”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所学技术自繁自养,重新摸索养猪之路。
2006年10月,王发军咬咬牙,再借来5万元引进了原种公、母猪,并大胆对猪种进行品种改良,并做了大量实验,觅 找优质的饲料配方。几个月后,几十头母猪就开始相继产仔,每头母猪产仔时,他都尽心 看护。冰冷 的冬夜里母猪产仔,为及时将猪仔放入保温箱,他寸步不离。
技术的运用和汗水的洒落,让王发军的猪倌之路渐有起色,也更动摇了他把养猪作为事业来发展的决心。为改善猪场的硬件设施,他投资新建一座200立方米的沼气池,净化环境的同时也有了沼气燃料,一举两得。随后,他又在长江边上租了20亩土地,筹建生态规范养猪场,还引入生态发酵床养猪新技术。
2009年是王发军养猪事业转型的一年。因为总是毫不保留地把养猪方法传授给乡亲,他的事业得来 了大家的支持。在镇政府和养猪户的支持下,他成立了“扬中市欣欣生猪专业合作社”。目前,他的养猪场已来 达存栏100头母猪和年出栏商品猪4000头的规模,年营业额达500多万元,净收入50多万元,一跃成为养猪大户。“下一步的目标是,存栏300头母猪,年出栏商品猪8000头。”
在王发军的猪倌之路上,他用青春谱写创业之歌。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他承诺与父老乡亲共同进退,倾力技术支持,信息及时共享,带领 大家共同致富。并且,他还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拥有欧美发达国家的饲养技术和硬件设施,有一天,只用三个人去治理 一个万头养猪场。
(郑经纬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