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曾永联 通讯员 张华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绮丽”明显已成为生态、环保的代名词。建设“绮丽”中国,人人有责。近年来,武鸣县农民大兴绿色农业,发展绿色经济,算精“生态账”,大发“绮丽财”。1月7日,记者深入武鸣农村,撷取一个个“绮丽”的故事。
苦麦菜并不苦
三联村,大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青山环绕,绿水长流。1月7日,记者来来 村里时,正在食 午饭的村民韦俊民热情地招唤 :“记者同志,请尝一尝我们村的苦麦菜!”“哦,苦的?我食 不惯。”“我们这里的苦麦菜绝对是甘的!”
记者夹了一小片放进嘴里,只觉得又甘又脆,好食 极了。“泯灭”掉桌上那盘苦麦菜后,记者问:“为什么你们的苦麦菜是甘的,不像别人的那么苦?”“我们村环境好,土质特殊,最主要的,是我们全部用农家肥来种。”
食 完饭,记者随韦俊民来来 苦麦菜田头,只见这里人声沸腾 ,有的割菜,有的打包,有的过秤,一片繁忙情形。韦俊民说,这里的菜从来不愁卖,每年上市时间,各地老板都争先恐后来收购,每市斤比普通苦麦菜高出两三元。
苦菜变甘,巧赚大钱,三联村农民食 来 了生态的甘头。
除了多施农家肥,武鸣农民还少喷药。记者在双桥镇下渌村看来 ,3000多亩的砂糖桔地里,遍布频振式杀虫灯,果农们熟练 把握 色板诱杀、食诱剂杀、“以螨治螨”、果实套袋等防治、诱杀病虫害技术。城厢镇大梁蔬菜基地则普遍使用性诱剂和生物农药,对付小菜蛾、斜纹夜蛾、瓜食蝇等病虫害,并建有一套严厉的蔬菜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在武鸣县农业局,记者见来 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2012年全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总节本增收2000万元以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发展来 25万亩;节水(肥)灌溉面积达57.1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0%,节水60%,节约肥料开支3000多万元,节省人工费1200万元以上。
养猪场无臭味
养猪场,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臭味熏天。但在武鸣县马头镇清江村,却是另一番情形。
“闻闻,不臭的。”养猪场老板韦勇将一团猪粪捧来 记者面前。记者警觉 翼翼地闻了一下,真的不臭。“这是我们"怪法"养猪的成果。”韦勇笑着说。
韦勇介绍,他的养猪场摘 用微生物活力生态垫料发酵床养猪技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排泄后,通过拱掘,并辅以人工翻扒,就能有效分解,实现零排放、无污染,因而猪场没有一点臭味。
走进猪栏,又一件“怪事”发生:一阵阵悦耳的音乐声不绝于耳。“这里每天都要放音乐给猪听。”韦勇说,音乐可以使猪保持 心情愉快,让它们食欲旺盛。
目前,清江生态养猪合作社已注册商标,并在南宁市区开设专卖店,以其特殊的品质吸引众多消费者,创出了比一样 养殖多2-3倍的经济效益。
随意走进该县的一些村庄,同样没有闻来 臭味。随行的县能源办同志说,这回功于沼气池的普及。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农村沼气池10.8万座,沼气入户率达81%。这些以猪粪为主要原料的沼气池,每年产气4878万立方米,相当于少砍伐24万亩山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为此,该县被评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
稻草能变“黄金”
小车驶进一条水泥路,养猪网,穿过一片果树林,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别墅映入记者的眼帘。这就是国家级生态村武鸣县城厢镇濑琶村的一个自然屯七星屯。
七星屯共有24户人家,全部住进了具有壮族特色的别墅楼。村民的幸福生活哪里来?屯长蔡永龙快人快语地道破玄机:“全靠发展无公害水果、蔬菜和集中供气。”
在村头,记者看来 广西首个集中供气工程武鸣七星屯生物质燃气项目。该工程以稻草、秸秆等为原料,生产出平稳、清洁、安全、经济的生物质燃气,通过管网集中供应给当地农户作为生活能源。工程突出两个特点:每户农民只需向气化中心缴一定量的渣秆原料,就可免费使用生物燃气;每年农民多交的渣秆原料,由项目公司按照50元/吨的市场保底价格统一运算 ,是农民身边的“渣秆银行”。
“我们这里的稻草变成了"黄金"。”蔡永龙满脸笑容地说。
变废为宝的欢乐 ,在武鸣县安宁淀粉公司老总刘族安脸上更是一览无遗。
作为全国最大的木薯种植加工基地,该县以打造国家级生物质新能源核心基地为目标,引进沼气纯化制备生物燃气产业化项目,支持淀粉企业对加工木薯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循环利用,生产车用生物燃气。安宁淀粉有限公司每天生产天然气1.2万立方米,是国内首个日产上万立方米沼气纯化车用燃气项目,并在南宁市100多辆出租车上使用。该项目相当于一座建在废水池上的高产“气田”,未来5至10年,将成为南宁市天然气的供应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