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的厦门,鸥飞鹭舞,芳草依依。她不仅名列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还享有“国际花园城市”等盛誉。最新资料显示,厦门的环境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了其城市综合竞争力。然而,城市快速发展后,也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扬长避短,实现可不断发展?厦门市作了诸多探索。
历史上,厦门港曾是个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1956年,高集海堤建成,把厦门岛变成人工半岛,西部海域成了单口半封闭的港湾。此后40多年,围海造地令西海域滩涂淤积,加之城市污水注入、陆源污染物排入,以及大量网箱养殖投放饵料沉积,这一海域局部海区水质富营养化,甚至涌现赤潮。2002年起,厦门市对西海域进行水产养殖综合整治,清淤禁养。经过1年多努力,清淤工作已基本完成,护岸、截污、扩水、开堤、造绿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展开。如今,厦门港口海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天晴时,海豚在海边成群嬉戏,海鸟自由悠闲 翱翔。
厦门市海洋渔业局王春生副局长介绍说,西海域的污泥 ,对当地环境影响庞大,然而,清理后归填陆地,就化废为宝了。去年建设嘉庚广场时,厦门市没有开山摘 石,而是充分利用这些污泥 归填。最后,环境改善了,水土保持 了,还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从可不断发展角度讲,实现了‘三赢’”。
在厦门摘 访时,记者读来 一条消息:4月12日起,湖里区对辖区内最后20来户养猪“钉子户”发起“总攻”,将于4月底提前半年肃清所有养猪场,岛内生猪禁养工作也将于今年6月全部完成。
据介绍,由于生猪养殖发展速度过快,猪粪无序排放,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生活环境、水资源环境受来 严重污染。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厦门市陆续将生猪“户口”外迁,并在岛外建设无公害养猪场。经过整治,水域中粪大肠菌含量连年不断下行。2002年,在治理猪粪污染的基础上,不少养猪场建立起猪、沼、果、牧草等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4月15日,记者在集美区鹭盛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看来 ,眼前一整片耗大水、食 大肥的美国杂交狼尾草足有一人高,另一茬地上,刚割平的狼尾草又冒出了嫩绿的新叶。场长周友水介绍,他们已经形成了“猪沼草猪”的生态养猪模式,即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再用沼气液肥灌溉狼尾草,年均亩产3万公斤。最后用杂交狼尾草加工粉碎成混合饲料,用于喂猪,生猪价格,这样,可节约饲料成本30%,生产出来的猪肉品质也较好,每公斤比普通猪肉贵4元。
对城市污水,厦门市欲接通并完善污水管网,将污水集中来 污水处理厂处理,再生后使用于园林绿化、市政用水等方面;对餐饮业油烟污染,他们加强监管餐饮企业,实行“生态型污染零排放”;对医疗卫生垃圾污染,他们转变治理 机制,加大力度处理;对汽车尾气污染,他们加强对公交车与的士的排气治理……“环绕 经济挠 环保,挠 好环保促经济”,厦门市以科学的发展观,主动应付现代化对生态环境的挑衅,正努力向以人为本、可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发展。 (记者 戴艳梅 李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