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辉 译自《Pig International沁003,V01.33,NQ4,29~30
宋建国 校
许多公司都已生产出了公猪的性外激素用以提高猪的繁育 率。有人问:这些外激素究竟是什么?它们有多大用处?
“外激素(Pheromone)一词由研究人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是由两个古希腊词pherein(传送)和hormone(兴奋)合成的。
外激素被认为是一类能够激起同种异性动物性反应的化学信息素,在行为和性的相互作用中以及在繁育 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外激素由成年动物分泌,通过唤 吸施放出来。一样 认为,外激素由公猪唤 出后来 达母猪的鼻孔中,就可刺激母猪嗅觉系统上皮上的神经细胞受体,母猪于是就会涌现表现为交配行为的反应。
公猪的外激素“雄烯酮(雄留一16一烯一3一酮)”和“雄烯醇(雄带一16一烯一3一醇)”已晓 可在母猪引起性行为伉重要因子,属于至今为止各种动物中已辨明化学结构的18种具有外激素功能的化学物之列。同属这一列的还有在人测定来 的一种外激素:雄甾一4,16-二烯一3一酮。据估量 ,总共存在18种以上的类似的物质。然而,公猪的雄烯酮和雄烯醇不但在化学上已得来 确定,并且已经生产出了喷雾剂和粉剂以用于养猪生产之中以及用于科学研究。
根据过去20年间积存 起来的有关晓 识,可以确定公猪外激素可以投入实际应用。据广泛报道,对母猪施用公猪外激素,可以促进母猪初情期的来 来。报告还掩饰,公猪外激素还可影响母猪发情的节律和强度,并影响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时间。
新组群的新母猪之间的打斗是养猪生产治理 中的常见问题。1987年进行于美国的一项研究掩饰,刚进入保育舍的小母猪在入舍最初的90分钟内花去17%的时间用于相互打斗。因此,减少个体之间攻击行为的任何方法明显都是很有价值的。一次应用仅仅0.5微克的雄烯醇,就可减轻初情期小母猪之间的攻击行为和应激。
施用公猪外激素后,小母猪可以相互刺激而使初次发情提前20天。1992年一项研究之后,已经充分确定,公猪的外激素雄烯酮可刺激初情期,而使发情提前。
饲养治理 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要了解猪表现的行为模式,然后提供尽可能符合这些行为请求的条件,以便增强猪的繁育 性能。多年以来人们就已同意,常规接触公猪是刺激小母猪提早初情期的有效方法。后来证明了,每天接触公猪一次以上的做法,可增强这一效应。
据认为,母猪反应的增强是由于提供了更为多次的公猪刺激,从而增强了刺激强度的缘故。然而,母猪反应的差异还有可能与一天中什么时间实施公猪刺激有关。获自其它动物的有限数据掩饰,雌性动物垂体的黄体生成素分泌量具有周日震荡的特性,就是这个原因控制着卵巢中黄体的发育。这种震荡频率模式掩饰,与繁育 有关的(即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心)内分泌规律性活动在一天的过程中是有变化的。
早在1989年,研究人员就提出,这一变化可能意味着外激素对初情期或常规发情的刺激实施于下午比实施于上午越发有效。10年后,澳大利亚的研究未能证实这一看法,但那次研究只用了16头小母猪,所以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才能得出有结论性的结果。
有人还是根据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认为应用外激素的理论有助于说明在夏季常见于猪群中季节性不育。成年母猪本身也会产生外激素,并且据认为这些外激素不利于对其它比较年轻母猪的交配结果。通常,公猪产生的外激素能够克服成年母猪的影响,但最好将新母猪与成年母猪分隔开来,特别在一年中比较温暖的季节中交配时越发需要这样做。数年前的研究中获得证据掩饰,还有二个原因。也影响猪的所谓夏季不育综合征。一个与母猪受胎后最初几天内接触公猪有关,这可能是因为公猪外激素作用的结果;另一个原因是将母猪或新母猪始终饲养在靠近公猪的环境中。
为了提高配种的成功率,应在发情检验前将公猪饲养在完全隔离的另一栋猪舍或另一个区域内。只要这样做,在引进公猪进行发情检测时,无论是经产母猪或是新母猪通常都会表现显然的呆立反射,这是因为母猪没有整天都接触公猪因而没有整天一直都在“反射”之中。此外,除了进行发情检测的时候以外,将公猪一直饲养在与母猪相互隔离的状态之中,可使母猪或新母猪较少有机会在临检测时就已经表现呆立反射。
发情检测中众所周晓 的困难,可通过适当地刺激母猪的发情周期而加以克服,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无论是进行人工授精还是摘 用自然交配,天气炎热时,猪场中都需要有较多的公猪在配种前来对场内的母猪进行刺激。现已晓 道,夏天时,大多数公猪的性活动都不如冬天时那么活跃,其外激素分泌较少,精液质量也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