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养后,农户们想做什么?据了解,海盐县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生猪退养转产情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养殖场(户)的区域分布以及农户的特长、转业意向等情况。根据养殖户的需求,海盐建立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制度,积极对接帮助转产。同时,采取进村培训、上门服务等方式,将培训班开到重点村、搬到中心户、落到示范田,为养殖户提供可看可学的转产典型。
据海盐县“三改一拆”办公室据统计,截至7月31日,该县生猪协议退养6747户,退养面积70.63万平方米,实际拆除违建猪舍50.3万平方米,完成县定年度任务的100.6%。“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主动引导养殖户规范养殖,转型发展高效无污染农业,从而带动农民增收、美化城乡环境。”海盐县“三改一拆”办公室主任赵小龙介绍。
告别熟悉的生猪养殖领域,该往哪个趋势转产?在养殖户们徘徊、犹豫之时,那些率先退养转产的农户,就成了被密切关注和竞相学习的对象。
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海盐县还出台了相关转产扶持优惠政策,对转产发展种植业的养殖场(户),优先立项并安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目前,海盐已向524户转产农户发放了1504.49万元补助资金;对发展设施农业并到达设施标准的,给予设施农业补助;对转产发展二、三产业的,给予现有支持二、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全额免收办理证照过程中的各项政府性收费。
面对转产农户的“技术饥渴”,海盐县通过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开展转产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养殖户顺利过渡。64位农技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价格,手把手、全方位地指导农户转产转业。
截至7月中旬,该县共有转产养殖户576户,涉及人数1117人,共发放退养转产补助资金1504.49万元。
多年前,沈荡镇白洋村养殖户顾建祥就看到高密度生猪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寻思转产的路径。今年5月,“三改一拆”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顾建祥拆除了自家1000多平方米的违建猪舍,正式开启稻田泥鳅养殖的新产业。
天气不断高温炎热,元通街道青莲寺村陆建明的葡萄大棚里,一些快成熟的葡萄出现萎缩的现象。陆建明立即向农技专家讨教救治办法。专家建议陆建明去掉萎缩的葡萄,并保持大棚内通风良好。“这样的沟通经常进行,我一有问题就会去请教农技专家。”陆建明说。
按规定拆掉不符合要求的猪舍之后,陆建明在农技专家服务团的指导和帮助下,走上了种养结合的新路子。陆建明与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利用保留的生猪养殖场为公司提供按严格管理要求养殖的生猪。在猪舍附近的268亩土地上,他种起了葡萄、茭白等经济作物,所有的生猪粪便经处理转化成有机肥,生猪价格,供应给经济作物。
沈荡镇的一名农技专家介绍说,如果充分掌握养殖技术,泥鳅养殖的效益肯定比养猪好。看到这一前景的周边农户,也纷纷表示想跟着顾建祥一起在稻田里养泥鳅。在顾建祥的带领下,他们频繁前往周边县市有养殖经验的农户家里看现场、学技术。
政府全程服务落实政策扶持
转产榜样领风气之先
浙江在线08月05日讯 在“三改一拆”行动中,海盐县一手抓违建猪舍拆除,一手抓转产转业服务,通过榜样带头示范、专家引路解惑等方式,主动引导农户退养转产,并为农户转产转业提供全程服务,推动养殖户群体转型。
解决转产农户的“技术饥渴”
站在大大小小围垦好的稻田边,顾建祥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泥鳅养殖需要注意的要点,完全不像一个新手。“稻田泥鳅养殖的技术含量很高,但是因为天然无污染,所以市场效益也高。我现在的养殖规模比较小,只有6亩,等技术成熟了再扩大规模。”顾建祥说。
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良介绍,包括他在内,共有来自不同领域的5名专家组成服务团为陆建明的这个“生态循环链”提供指导和服务。
元通街道凤凰社区党支部书记汤良生带头发展食用菌种植,通元镇残疾人党员何明转产饲养生态湖羊,沈荡镇养猪大户朱国民流转土地办农牧结合生态农场……在海盐,转产榜样户犹如繁星照耀,给等待转产的农户传递了信心,指引了趋势。
农技专家